【明報專訊】各國相繼放寬限制和考慮重啟經濟活動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13日)警告,新型冠狀病毒或會成為風土病(endemic),可能像愛滋病毒(HIV)不會消失,即使疫苗面世,仍要付出「巨大努力」控制病毒傳播。世衛首席科學家預料可能需4至5年才能控制疫情。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承認各地疫情嚴重,難以斷尾,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
或成為社區內風土病毒 逾百種疫苗在研發階段
世衛公共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Michael Ryan)周三表示:「這種病毒或會成為社區內另一種風土病毒,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他以愛滋病毒為例,說愛滋病毒雖沒消失,但人類終能跟其共處。他提醒沒人能預測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何時消失,目前有逾百種疫苗處於研發階段,但麻疹等疾病即使有疫苗,至今仍未被消滅。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則強調仍有可能控制今次疫情,對於各國逐步放寬限制,他說世衛仍建議各國保持最高警戒。
譚德塞:仍可控制 倡各國續最高警戒
世衛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周三向《金融時報》表示,可能要4至5年才可令新冠病毒傳播受控。她形容疫苗「似乎是目前的最佳出路」,但其成效、安全性,以至生產和公平分配等方面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一旦病毒變異,疫苗就可能失效。她認為決策者面臨最大挑戰,要權衡放寬限制的利弊及思考如何達到抗疫「新常態」。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張竹君: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
張竹君說不少專家明言新冠病毒難「斷根」,市民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她說各地疫情嚴重,難以斷尾,本港逾千確診,有200多人無病徵,實際患者可能比數字多,全球面對相同問題。
連續28日沒本地感染被視為疫情受控指標,至於會否有新指標,張竹君說沒特定指標,需靠專家集思廣益,28日指標是參考其他傳染病,本港即使一段時間沒個案,但社區或有隱形傳播鏈 。她說難預計疫情發展,因屬新病毒,將「一波波爆發」抑或如流感般季節性,仍有待觀察。
(BBC/路透社/金融時報)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