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各國相繼放寬限制和考慮重啟經濟活動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13日)警告,新型冠狀病毒或會成為風土病(endemic),可能像愛滋病毒(HIV)不會消失,即使疫苗面世,仍要付出「巨大努力」控制病毒傳播。世衛首席科學家預料可能需4至5年才能控制疫情。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承認各地疫情嚴重,難以斷尾,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
或成為社區內風土病毒 逾百種疫苗在研發階段
世衛公共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Michael Ryan)周三表示:「這種病毒或會成為社區內另一種風土病毒,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他以愛滋病毒為例,說愛滋病毒雖沒消失,但人類終能跟其共處。他提醒沒人能預測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何時消失,目前有逾百種疫苗處於研發階段,但麻疹等疾病即使有疫苗,至今仍未被消滅。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則強調仍有可能控制今次疫情,對於各國逐步放寬限制,他說世衛仍建議各國保持最高警戒。
譚德塞:仍可控制 倡各國續最高警戒
世衛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周三向《金融時報》表示,可能要4至5年才可令新冠病毒傳播受控。她形容疫苗「似乎是目前的最佳出路」,但其成效、安全性,以至生產和公平分配等方面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一旦病毒變異,疫苗就可能失效。她認為決策者面臨最大挑戰,要權衡放寬限制的利弊及思考如何達到抗疫「新常態」。
張竹君: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
張竹君說不少專家明言新冠病毒難「斷根」,市民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她說各地疫情嚴重,難以斷尾,本港逾千確診,有200多人無病徵,實際患者可能比數字多,全球面對相同問題。
連續28日沒本地感染被視為疫情受控指標,至於會否有新指標,張竹君說沒特定指標,需靠專家集思廣益,28日指標是參考其他傳染病,本港即使一段時間沒個案,但社區或有隱形傳播鏈 。她說難預計疫情發展,因屬新病毒,將「一波波爆發」抑或如流感般季節性,仍有待觀察。
(BBC/路透社/金融時報)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