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最常見的女性癌症,亦是本港女性致命癌症的第三位。藉每年10月的乳癌關注月,衞生署呼籲市民關注乳房健康,積極實踐健康生活模式,並進行風險為本的篩查,預防患上乳癌。
及早識別及治療,可增加乳癌的治癒率。然而,乳癌的早期症狀不易察覺……
乳癌關注月:女性留意乳房異常變化
女性若熟悉自己乳房平常的外觀和觸感,可有助察覺異常的變化,以助及早識別並盡早治療。
如乳房出現這些異常變化,需加以注意:
- 乳房或腋下有硬塊
- 乳房出現點狀凹陷或橙皮紋、形狀或大小有改變
- 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異常分泌物或流血等
相關文章:【零期乳癌的7個問題】比第一期更早期 乳房變異無聲無息 定期檢查成揪出癌細胞關鍵
預防乳癌兩大防線
要預防乳癌:
- 第一重防線:奉行健康生活模式–不煙不酒、保持健康體重、恆常運動、飲食均衡。此外,較年青時生育和延長母乳餵哺期可降低婦女患上乳癌的風險。
- 第二重防線:根據「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進行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相關文章:【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哪些屬高風險女性?
帶有特定基因突變 (例如 BRCA1/ BRCA2) 或有強烈家族乳癌/ 卵巢癌病史的婦女,屬高風險罹患乳癌群組。
政府已於今年6月推出第二階段乳癌篩查先導計劃,為年齡介乎35至74歲的高風險香港女性居民提供篩查服務。
合資格人士可獲政府高度資助接受每年一次的乳房X光造影檢查,目前所有服務提供者均不會向服務使用者收取任何共付額。截至8月31日,已有約600名婦女接受醫生評估和乳房X光造影篩查。
市民可瀏覽專題網站 www.breastscreen.gov.hk 或於辦公時間致電專線3586 3088 (逢星期一至五早上9時至下午5時(公眾假期除外),了解詳情。
哪些屬中風險及一般風險女性?
至於中風險群組,即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的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對於其他一般風險女性,專家建議採用為本港婦女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 www.cancer.gov.hk/bctool 評估風險。如年齡介乎44至69歲、而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令其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建議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衞生署於2021年推出第一階段乳癌篩查先導計劃, 乳癌風險評估及篩查已於2024年納入婦女健康服務及長者健康服務 。
自計劃推行3年以來(2021至2024),已協助超過37,000名婦女進行乳癌風險評估。經篩查發現的68宗乳癌個案中,有97%為早期癌症(第二期或以下),有較高的治癒率,反映篩查的重要性。
有意接受婦女健康服務、而年齡在64歲或以下的婦女,只要登記成為地區康健中心/站(下稱康健中心)的會員,就可在康健中心接受健康風險及基本婦女健康評估,並為他們配對家庭醫生,再按需要安排到樂妍站接受服務。而65歲至69歲婦女則維持於衞生署長者健康中心接受服務。
市民可瀏覽樂妍站網站(www.dhc.gov.hk/tc/wws.html)或長者健康服務網站(https://www.elderly.gov.hk/cindex.html)了解更多資訊。
撰文: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鄭嘉駿醫生
乳癌早期有什麼徵狀?我應該留意哪些乳房異常?
乳癌早期症狀不易察覺,但熟悉自己乳房平時的外觀與觸感,有助及早發現異常。需特別留意以下變化:
– 乳房或腋下出現硬塊
– 乳房出現點狀凹陷、橙皮紋,或形狀、大小改變
– 乳頭附近有紅疹、內陷,或出現異常分泌物或流血
如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早求醫,接受專業檢查與評估。我應該多久做一次乳癌篩查?哪些人屬高風險?
乳癌篩查頻率視個人風險而定:
高風險女性(帶有 BRCA1/BRCA2 基因突變,或有強烈家族乳癌/卵巢癌病史):建議每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香港政府提供高度資助的篩查服務。
中風險女性(一名直系親屬50歲前確診乳癌,或兩名直系親屬50歲後確診乳癌):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查。
一般風險女性:可使用政府提供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若年齡介乎44至69歲且風險增加,可考慮每兩年做一次篩查。
如需了解詳情或預約篩查,可瀏覽 乳癌篩查專題網站 或致電專線 3586 3088(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09:00–17:00,公眾假期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