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乳癌是女性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單計2018年本港錄得4618宗女性乳癌新症,按年升5.8%。若與10年前的2008年相比,更急增約77%。以一生累積風險計算,每14名女性便有1人罹患乳癌。然而,隨醫學進步,患乳癌女性5年相對存活率達84%,早期乳癌(第一期)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更超過99%,這表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減低乳癌威脅的關鍵。

年滿40歲 每2年造影檢查
女性由20歲開始便應每月自我檢查乳房,有沒有硬塊或其他病徵(見下文),若發現異常應立即求醫。另外,建議每2至3年找專業護理人員作臨牀觸診檢查,多加一重保障;此外,女士年滿40歲應每2年做一次乳房造影篩查,包括乳房X光造影(mammography)或乳房超聲波造影。造影檢查可偵測到難以靠觸摸發現的微細硬塊,甚至是未形成硬塊的微鈣化點,有助及早發現乳癌。
不少女士對乳房X光造影有所抗拒,主要源於過程中需要用儀器將乳房壓至微扁,即是俗稱「夾胸」,以減少乳腺組織重疊,得出較清晰影像。然而,隨着3D乳房X光造影普及,影像更清晰及準確,「夾胸」所需時間較短,按壓力度亦較輕,能大大減低不適。
「真空吸力」取樣傷口小
若透過觸摸或造影檢查發現乳房硬塊,先不要「自己嚇自己」,不一定是乳癌。不少乳房腫塊是良性,例如是纖維腺瘤、乳腺腫脹、乳管內乳頭狀瘤、乳房水囊等。因此要借助第三重診斷,即抽取乳房組織樣本作病理化驗,判定腫塊屬良性或惡性。
取樣方法也有多種,包括大家較常聽到的「抽針檢查」,當中分「幼針」及「粗針」。若醫生對硬塊有較大懷疑,通常會建議粗針檢查,因可抽取較多組織,結果較準確。粗針取樣前,先要局部麻醉,醫生會利用針管,經同一切口重複抽取數個樣本。粗針檢查亦有助醫生辨別癌細胞種類,以及是否具入侵性,以便制定治療方案。
近年亦有一種較新的取樣方法,就是「真空輔助切片」(vacuum assisted biopsy, VAB),原理是利用X光或超聲波引導切片針進入乳房病灶位置,再利用真空吸力的輔助,將組織「吸入」切片針。此方法優點是低創傷,只留下約0.5厘米針口,而且一次過可蒐集到比抽針檢查更多的組織樣本,研究顯示透過此方法取樣化驗,準確度比抽針檢查為高。而對於體積較小的良性腫瘤,更可透過真空輔助切片方法完全切除。然而,並非所有人也適合接受真空輔助切片檢查,需要視乎病灶位置是否合適,附近有無主要血管等。若病人因病情未能靠抽取組織等方法確定腫瘤是良是惡,可能需做開刀手術,切除所有不正常組織,再作切片化驗。
每月自我乳房檢查
- 觀察
在鏡前觀察乳房及乳頭兩邊有否不對稱、皺起或內陷 - 觸檢
*檢查右邊乳房時,右手舉高放在頭後
*用左手3隻手指在右乳由外至內打圈游走,並按壓乳房
*檢查時留意有否以下異常徵狀:
乳房:硬塊;皮膚凹陷或凸出;皮膚呈橙皮樣變化、出現紅疹、不癒合傷口、出血或潰爛
乳頭:內陷或不對稱;表皮破損、脫皮、出血或有分泌物
鎖骨上下及腋下:有腫塊或淋巴結發大
*以右手重複以上動作,檢查左邊乳房
註:如乳房有任何不正常徵狀,應立即找醫生詳細檢查
文:梁小蘭(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外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肝癌】料2050年新症翻倍 酗酒、脂肪肝致肝癌比例升 六成可預防
- 不正常的皮膚痣或斑 擔心變黑色素瘤?5個ABCDE特徵盡快求醫
- 【肺腺癌】30、40歲非吸煙者患肺癌?亞洲肺腺癌患者逾半與基因突變有關
- 【子宮內膜癌】第四大女性癌症 常見症狀收經後出血 採新分期法助精準個人化治療
- 【肝癌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超聲波堆疊微氣泡消滅癌細胞 原發或轉移性肝癌適用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咽癌發病高峰50至60歲 吃鹹魚增患病風險?了解近年放射治療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頸部淋巴結腫大未必是癌症 感染或免疫系統病或影響淋巴組織
- 【胰臟癌】50多歲不煙不酒確診 驗血或超聲波未能偵測隱蔽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