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周二(22日)就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發警告,呼籲各國做好應對準備,避免疫情大規模爆發。佛山本月起爆發,更錄得約3000宗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基孔肯雅熱致命率雖低,但大多數市民無免疫力,感染後有可能引起關節痛等嚴重併發症,包括發燒、關節炎、視網膜脫落、心臟病等。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長林緯遜表示,(編按:市民一般難以分辨是否感染,但若曾到過高風險地區,並在2至12天潛伏期出現發燒、出疹及多處有明顯關節發炎等徵狀,應盡快求診。林提醒市民外遊做好防蚊措施。食環署稱,目前在多區及部分口岸設白紋伊蚊誘蚊器監察蚊患情况,誘蚊器指數大致與往年相近,甚至較前年及去年下降。
基孔肯雅熱全球蔓延 世衛發警告 袁國勇:可致嚴重併發症關節炎、心臟病
袁國勇24日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表示,基孔肯雅熱為新發傳染病,大部分市民應未曾接觸、無相關免疫抗體。他以佛山疫情為例稱,當地本月15日起一周內個案由478宗增至2500多宗,反映若無免疫力,傳播速度相當快。袁估計本港雖可能出現輸入個案,但未必會大規模爆發。
四成患者關節炎可維持3個月至數年 袁籲勿掉以輕心
袁又說,基孔肯雅熱致命率雖低,但或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包括發燒、關節炎、視網膜脫落、心臟病等,對長期病患及小朋友「好危險」。他指「基孔肯雅」翻譯自非洲語,意為「扭曲了」,即關節疼痛或退化「無辦法伸得直」,即使是身體好的人,當中四成患者的關節炎可維持3個月甚至幾年,不應輕視。
當局近日亦與15個組織開會,包括房協、領展、物管、餐飲業界等,講解基孔肯雅熱最新情况及應對措施。
港5年未見確診 加緊防蚊
本港2020年至今並無錄得確診,政府跨部門的「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23日開會稱,因應炎熱多雨天氣來臨,加上出入境人流在暑假將變得頻繁,蚊傳疾病輸入個案在本港出現傳播的風險「明顯增加」,各部門須嚴陣以待。
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開會後引述食環署數據指出,今年4至6月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較去年同期下降,其中上月為9.5%,較去年同期的14%為低,整體保持在較低水平(達到20%即屬警戒水平)。委員會認為各部門要留意監測指數反映的蚊患情况,加強防治措施。
委員會提到,鄰近地區及部分海外國家的基孔肯雅熱個案大增,港人頻繁往來各地,若外地感染後在港被蚊叮咬,蚊子再叮咬他人,便可能引發本地傳播。委員會又稱雖然本港2020年至今無錄得確診,但業界和市民要提高警覺,加緊防蚊工作。
防護中心加強口岸巡查 「充分掌握」粵疫情
新聞稿續稱,衛生防護中心根據粵港澳三地建立的傳染病通報機制,「充分掌握」廣東省近日基孔肯雅熱的最新情况。衛生防護中心港口衛生科已加強巡查各口岸,確保環境衛生及有效落實防蚊措施,並會為抵港者做體溫篩查,為發燒旅客做健康評估,需要時會轉介到醫院跟進。中心亦已去信全港醫生和醫院提供最新流行病學資訊,呼籲留意外遊回港求診者有否相關病徵,如發現病例應即時轉介入院治理,按機制向衛生署呈報。
林緯遜向本報表示,內地及東南亞部分國家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登革熱,部分地方甚至變成風土病,但本港控制蚊患措施尚算理想,因此即使基孔肯雅熱個案在全球錄得升幅,估計在港大規模爆發的風險不高,不排除多數是輸入個案。
相關閲讀: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林緯遜:難分辨感染 倡醫生警覺 市民留意潛伏
暑假是港人外遊高峰期,林緯遜提醒市民做好防蚊措施,包括到多蚊地區時,要穿著適當衣物及使用驅蚊劑等。他稱醫生亦要加強警覺,加強檢測疑似外流入港的個案,並建議相關部門派發更多資訊提高醫生警覺。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基孔肯雅熱病徵包括發燒、嚴重關節痛、出現紅疹(見表)等。至於如何分辨是否感染,林緯遜認為市民一般難以分辨,但若曾到過高風險地區,並在2至12天潛伏期出現發燒、出疹及多處有明顯關節發炎等徵狀,應盡快求診。
順德近3000宗重災 佛山隔離病牀廣設蚊帳
由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熱最近蔓延全球多地,世界衛生組織周二(22日)呼籲各國做好應對準備,避免大規模爆發。其中廣東佛山順德區衛生健康局昨日通報,截至前日順德累計錄得2934宗確診,集中在樂從、北滘、陳村,均為輕症;禪城區、南海區各自錄得百餘宗確診。
佛山現時在全市設立53間「定點收治醫院」,準備3600多張帶蚊帳的隔離病牀。據新華社早前報道,順德當局本月15日首次通報,該區本月8日出現一宗由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病例,當局指病例均為輕症,臨牀處理以退熱、止痛、止癢等為主。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孫陽昨稱,廣東省基孔肯雅熱疫情仍處在「高位平台期」,形勢相當嚴峻。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段蕾蕾昨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則指,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無人傳人迹象。
世衛蟲媒病毒小組負責人阿爾瓦雷斯周二在記者會稱,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基孔肯雅熱病毒,估計約有56億人生活在有感染風險的地區。她指2004至2005年基孔肯雅熱疫情席捲印度洋,先是衝擊小島地區,再蔓延全球,影響近50萬人。世衛留意到現正出現當年同樣的模式。
相關閲讀:【牛皮癬】銀屑病成因是遺傳?皮膚炎症隨時影響全身關節發炎 了解生物製劑療效
全球14地22萬宗 南美嚴重
歐洲疾控中心(ECDC)早前公布截至今年6月的數據,稱全球有14個國家及地區通報約22萬宗基孔肯雅熱病例及80宗相關死亡個案。根據統計,美洲病例最多,南美尤其嚴重,病例最多的巴西錄得約14.1萬宗,阿根廷亦有逾2500宗。太平洋共同體(SPC)周二指出,法屬留尼旺島今年以來約有5.4萬宗病例,28人死亡。
(法新社/新華社/E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