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分享此內容:

結核病是由一種名為結核桿菌的細菌所引起,通常影響肺部(肺結核)。身體其他部分,例如淋巴結、腎、骨、關節等亦可能受影響,屬本港法定須呈報傳染病之一。

結核菌主要透過空氣傳播。當具傳染性的結核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含有結核菌的小點會散播於空氣中。若吸入這些小點,便有機會受到感染。結核病的常見症狀包括持續咳嗽、痰中帶血、消瘦及持續發燒等。

結核病藉空氣傳播 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健康人士的免疫系統會殺死結核菌。有時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結核菌,但能抑制結核菌蔓延,變為潛伏結核病(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若自身免疫力不足(如長者、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病、矽肺病、或酗酒、長期服用某些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如類固醇、抗癌藥物等),感染後則較大機會發病,變為活躍性結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並造成傳播,潛伏期可達數星期甚至數十年。感染者在一生中病發的機率約為5至10%。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通常會影響肺部。哪些屬較高風險人士呢?(圖片:衞生署)

相關閲讀:【肺癆病】結核病4病徵:持續咳嗽、發燒、盜汗、體重下降 小心影響肺、淋巴結、腦、腎等部位


結核感染篩查

盡早識別及適時治療是防控結核病的主要措施。衞生署建議以下4類較高風險人士接受篩查及預防性治療,包括家居接觸者、愛滋病帶菌者、矽肺病患者和服用某些抑制免疫系統藥物的人士,以減低日後發病的機會。

現時有以下兩種測試方法診斷是否有結核桿菌感染:

結核菌素皮膚測驗 (TST)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 (IGRA)
皮下測試需要在皮膚注射藥劑,待48至72小時後觀察注射部位反應。透過抽血檢查偵測血液中 T 細胞對結核菌抗原的免疫反應。

已確診結核病患者應及早接受有效治療,以防止結核病進一步傳播。目前抗結核藥物治療非常有效,病人只要依照醫生的處方進行治療及完成整個療程,絕大部分人都能痊癒。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怎樣預防結核病呢?(圖片:衞生署)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結核病治療

對於已受感染但尚未發病的人士,亦可接受預防性藥物治療,以減低發病的機會。醫生會根據受感染人士的年齡、臨床狀况、相關的結核桿菌藥敏試驗結果等,選擇以下其一處方:

見預防結核病的處方服用次數療程
異煙肼(Isoniazid)每日1次6至9個月
異煙肼+利福噴丁
(Isoniazid + Rifapentine)
每周1次12周
(監督治療)
利福平(Rifampicin)每日1次4個月

隨着衞生署加強宣傳教育,市民的衞生意識日漸提高,香港的結核病呈報率在過去數十年顯著下降。然而結核病在香港仍屬普遍,去年約每十萬名本地居民中,就有43宗(臨時數字)新發結核病病例,並有約2.2人(臨時數字)因而死亡。

衞生署會繼續致力在學校、社區和醫療界推廣防癆意識,以期及早診斷結核病個案,從源頭切斷傳染鏈。衞生署胸肺服務設有17間胸肺科診所,提供免費的結核病診斷和監督治療,並為結核病人的緊密接觸人士進行篩查及治療服務。

更多詳情,可瀏覽胸肺服務的網頁: https://www.dh.gov.hk/tc_chi/main/main_chp/tuber.html 

撰文:歐陽潔盈醫生(衞生署胸肺服務醫生)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