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合國在2015年9月的高峰會上制訂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呼籲所有國家,不論貧富、國籍、地域、種族、宗教,立即行動起來,為消除貧窮,提高全人類的健康和福祉水平,包括提供普及教育及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同時在促進經濟發展之餘,亦以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為己任。17個目標之中,有多個和兒童有直接關係,尤其是第3號目標:「促進全人類健康和福祉」(Ensure healthy lives and promote well-being for all at all ages),這目標雖然和「全人類」有關,但最主要的對象肯定是兒童。
聯合國在2016年1月1日正式推廣這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措施,並為各個目標進度制訂指標。有關3號目標的指標,是期望到了2030年,婦女因懷孕及生產過程致死的宗數,每10萬個活產個案中少於70宗;新生兒(出生後28天內)死亡率,每千名活產兒中減低到12宗或以下;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率,亦由每千名活產兒中減低到25宗或以下。
我們生活在香港,市民的健康指數,和其他地方相比,可說是首屈一指,對上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指標,當然會覺得是非常卑微的訴求。可是,有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些貧窮的非洲國家,不論是經濟發展、兒童教育、衛生健康、生活環境等,都極端落後,要達到這些指標着實不容易。
非洲窮國 10嬰兒1個活不過28天
聯合國對SDG項目的推廣落實態度很認真,每年都發表進度報告。根據2019年有關第3號目標的SDG報告,單在2015年,全球與妊娠有關的孕產婦死亡個案,便有30.3萬宗,比起以往,雖已有進步,但離既定指標尚有一段距離。至於新生兒死亡率,2017年的數字是千分之十八,這比起2000年的千分之三十一,足足減少了41%。同期間,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也有顯著改善,由2000年的千分之七十七,下降至2017年的千分之三十九,降幅是49%。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