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養和研究: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實時偵測腫瘤 9成患者嚴重副作用大減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發病率近10年更攀升近倍,每年有逾2500宗新症。養和醫療集團一項臨牀研究顯示,採用結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及「磁力共振導航」的放射治療,可以即時偵測腫瘤位置及調整治療規劃,療效及減少副作用,超過9成患者完成治療後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並在一段時間後逐漸復原,反映治療帶來的副作用相對溫和及短暫,幫助維持患者的生活質素及盡快恢復日常生活。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51名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 9成減嚴重副作用
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李維文表示,自2019年引入MR Linac後,已發表16份相關研究文章。是次研究是養和醫療團隊於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間,所進行的亞洲首項及最大型針對1.5T磁力共振導航立體定向放射治療(MR Linac)前列腺癌的研究,評估了51名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上述放射治療後的臨牀成效,包括由醫生臨牀診斷及病人自我評量,治療對腸胃功能、泌尿功能及性功能的影響。
醫生臨牀評核中發現,逾9成患者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只有一名病人出現嚴重腸道症狀,6人有泌尿系統症狀,但相關情况於一個月內逐漸減退。受訪患者則覺得在治療後4個月內,腸胃及泌尿功能回復至原來水平,荷爾蒙反應亦沒有明顯變化,性功能則於完成治療一年後逐漸改善。有關研究已在醫學期刊《Cancers》發表。
Tonkichi Omakase買一送一 超抵價勁嘆日本直送大拖羅、蜜柑鲷 人氣日式吉列豬扒專門店—丼吉(Tonkichi) 聯乘明報推出限量50份 刺身x壽司x吉列黑豚升級版抵食Omakase套餐 價錢:$1280 了解更多 |
即時精準追蹤腫瘤位置 減低影響其他器官組織
養和醫院臨牀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醫生闡釋,前列腺腫瘤會隨着病人的呼吸及器官移動而移位,腫瘤的體積和形狀亦會因應治療而不斷變化,導致附近組織可能因輻射而受到影響。
同時,腫瘤移動方向更可能與附近的寡轉移相反,以往可能要從中取捨。而磁力共振導航則可以即時及更精準追蹤腫瘤位置,並可按需要實際情况調整治療規劃及輻射劑量,以取得最大的療效。
相關文章:【前列腺癌】本港男士第三大常見癌症 HIFU局部治療早期前列腺癌 保忍尿能力、性功能
病者臥床約1小時完成療程 次數可大減
潘醫生續稱,由於放射線可以更加集中瞄準腫瘤位置,不但可減少對附近正常器官和組織的損害,減輕腸胃及泌尿系統不適,醫生更可因此而調高劑量,令治療次數由以往的約40次療程大幅減至約5次,大大減少病人往返醫院治療的舟車勞頓,每次治療約需一小時,期間病人主要在治療牀上,毋須落牀或走動已可完成療程。
MR Linac鼻咽癌、肝癌、膀胱癌等適用
養和醫療集團醫學物理部主管余兆基博士表示,除了前列腺癌外,多種癌症也適合使用MR Linac,包括腦膜瘤、脊索瘤、鼻咽癌、肝癌、膽管癌、膽囊癌、膀胱癌、直腸癌,以至子宮體癌及陰道癌等,而針對MR Linac在呼吸調控方面的研究亦漸有成果,並預計明年可以將呼吸調控應用於臨床上,減低由於呼吸產生的治療誤差,幫助更準確瞄準腫瘤,令MR Linac的適用範圍可進一步擴展至胰臟癌及肺癌等,讓更多病人受惠。.
- 【前列腺癌】養和研究: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實時偵測腫瘤 9成患者嚴重副作用大減
- 【直腸癌】研究:免疫藥物療法治直腸癌 18患者全康復 或可避免手術 專家:需再驗證
- 【胃癌】晚期已擴散胃癌存活率低?治療增選擇:新型標靶藥物、免疫治療
- 【前列腺癌】BRCA基因突變是什麼?增前列腺癌胰臟癌風險 調查:八成患癌者不知
- 【乳癌】英國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高1倍 專家:進一步了解男性生育荷爾蒙角色
- 【罕見癌症】腺樣囊性癌可侵蝕神經線致面癱 化療、標靶藥物助延緩病情
- 【肥胖致癌】世衛報告指歐洲33%兒童59%成年人超重 每年料逾120萬人死亡與肥胖有關 體重升致最少13種癌症
-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或影響治療計劃(醫言有理)
- 【前列腺癌】發病率升?四五十患前列腺癌多帶基因突變?中西醫結合治療成效如何?
- 免疫治療治癌病 改造T細胞 對準目標滅癌(醫言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