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會不安的狀况已持續了超過100天,我在這個城市出生、長大,生活了這麼多年,也沒有見過這個情况。每天新聞充斥着謾罵、攻擊和毆鬥,血流披面的畫面更是屢見不鮮。但最令我覺得可悲的是,似乎社會已失去互信,再多的解說已無補於事;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猜忌、互相攻訐,人與人相處變得小心翼翼;唯恐一觸即發,不少家人因不同政見離家出走、多年朋友割席、quit group、unfriend,令人唏噓不已。
反思初心 守護專業精神
香港的情况早已成國際新聞焦點。每次出席國際會議,總有些海外與會者以「特別」的眼光看待我這個「香港人」,覺得香港成了「戰地」,更有些朋友問我有否考慮離開這個城市!
每次聽到這些說話,我都忍不住要還口,要為香港解說。是的,大眾可以批評當局雖經多番勸諫卻仍是執迷,結果錯過了一個又一個修補創傷的機會,令事情發展到如斯艱難和嚴峻的局面。可是我仍然相信香港人整體上都是很有質素的,儘管政見立場不同,但我們同樣地對不公義的行為絕不妥協,追求理想的同時也守住本分,堅持最根本的價值觀。
作為醫生,我固然不願意見到任何暴力所造成的流血和傷害;即使是言語暴力,傷害也可以是一生之久。但與此同時,我也見到許多醫護和學生於這段艱難的日子,反思自己的初心,重申醫護界的專業精神,時刻以病人為先,不論病人的身分、政見立場如何,都堅持竭力捍衛病人權益及保障傷患者得到有尊嚴的對待。緊守崗位、一視同仁,這是醫護的驕傲。
我們必成為更好的人
醫護行業是守護生命的專業。醫護人員可能本身有自己不同的信念、政治取態,但當我們穿上白袍、制服,就必須緊守崗位,秉持最高標準的專業操守。正如每位醫科新生加入醫學院時念頌的誓詞:「承諾會盡心盡力照顧病人,絕對不會在行醫時帶有個人的偏見,會尊重病人的權利、價值觀和信仰,並會保護他們的私隱。」
狄更斯的《雙城記》一開始這樣寫:「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任的時代,那是懷疑的時代;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直奔地獄……」
不止一次我在網上見到留言說:「我們已回不了過去。」但真金不怕洪爐火。經歷火的熬煉絕對是痛苦難耐,但熬煉過後,我們便如精金。這城將要成為更好的地方,我們必成為更好的人。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