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港大研究:新冠疫下抗生素用量減 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跌
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耐藥細菌滋生風險,港大微生物學系、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與護理學院的團隊研究分析2012至2021年間衛生防護中心的抗生素批發及供應數據,與猩紅熱、水痘和肺結核的呈報個案,以及醫管局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研究論文上周二(5月31日)已在期刊Antibiotics發表。
研究發現,以疫前2014至2019年的數據對比2020至2021年,本港抗生素供應量跌幅顯著,按每1000名港人的平均規定每日劑量計算,私家醫生供應量由10.4減至6.74,社區藥房供應量則由2.75減至0.91,反映抗生素消耗量下降。
相關文章:小心猩紅熱 徵狀:紅疹+「士多啤梨脷」
非經空氣傳播 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敗血病無下降
研究檢視2012至2021年公立醫院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發現4種具呼吸道傳播潛力的包膜細菌,包括甲型化膿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腦膜炎奈瑟菌,其引起的社區發病之敗血病發生率,在疫情期間持續下降,同時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經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的呈報個案亦減少。不過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則無下降。
(網上圖片)
團隊倡考慮續戴口罩 減上呼吸道感染
研究團隊分析,上述4種包膜細菌一直被視為可經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傳播,而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均非經空氣傳播,認為結果顯示廣泛佩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不但有助預防新冠病毒,更可能有效預防上述細菌爆發,避免出現致命個案,同時因應上述措施,上呼吸道感染減少,進而減少私醫或社區藥房抗生素供應量,顯示措施或有助控制抗生素用量。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憂放寬防疫措施掀反彈
本港新冠疫情放緩,港府提出「復常」路線圖,團隊在論文提到,若放寬防疫措施,上述呼吸道感染及抗生素用量很大機率出現反彈。領導團隊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今次結果主要受佩戴口罩影響,由於本港人口長期未有接觸上述細菌及疾病,預期放寬措施後感染水平可能較10年前更高,若冬季感染個案急增,令醫院牀位及深切治療部接近飽和,可能要再考慮維持上述防疫措施。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