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研究發現,對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本港近兩年抗生素供應量顯著下跌,由4種具呼吸道傳播潛力的包膜細菌所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下降,同時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疾病呈報數字亦減少(詳見附表),不過,非經空氣傳播的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則無下降。團隊認為是防疫措施、尤其戴口罩所致,助降低抗藥性細菌流行程度,但若未來放寬措施,呼吸道感染個案或反彈,未來或要考慮維持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港大研究:新冠疫下抗生素用量減 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跌
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耐藥細菌滋生風險,港大微生物學系、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與護理學院的團隊研究分析2012至2021年間衛生防護中心的抗生素批發及供應數據,與猩紅熱、水痘和肺結核的呈報個案,以及醫管局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研究論文上周二(5月31日)已在期刊Antibiotics發表。
研究發現,以疫前2014至2019年的數據對比2020至2021年,本港抗生素供應量跌幅顯著,按每1000名港人的平均規定每日劑量計算,私家醫生供應量由10.4減至6.74,社區藥房供應量則由2.75減至0.91,反映抗生素消耗量下降。
相關文章:小心猩紅熱 徵狀:紅疹+「士多啤梨脷」
非經空氣傳播 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敗血病無下降
研究檢視2012至2021年公立醫院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發現4種具呼吸道傳播潛力的包膜細菌,包括甲型化膿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腦膜炎奈瑟菌,其引起的社區發病之敗血病發生率,在疫情期間持續下降,同時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經飛沫或空氣傳播疾病的呈報個案亦減少。不過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則無下降。
團隊倡考慮續戴口罩 減上呼吸道感染
研究團隊分析,上述4種包膜細菌一直被視為可經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傳播,而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均非經空氣傳播,認為結果顯示廣泛佩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不但有助預防新冠病毒,更可能有效預防上述細菌爆發,避免出現致命個案,同時因應上述措施,上呼吸道感染減少,進而減少私醫或社區藥房抗生素供應量,顯示措施或有助控制抗生素用量。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憂放寬防疫措施掀反彈
本港新冠疫情放緩,港府提出「復常」路線圖,團隊在論文提到,若放寬防疫措施,上述呼吸道感染及抗生素用量很大機率出現反彈。領導團隊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今次結果主要受佩戴口罩影響,由於本港人口長期未有接觸上述細菌及疾病,預期放寬措施後感染水平可能較10年前更高,若冬季感染個案急增,令醫院牀位及深切治療部接近飽和,可能要再考慮維持上述防疫措施。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痛症】 肩夾擊綜合徵?非肩痛元兇 運動重塑肌腱促進康復
- 阿茲海默症非無藥可醫 清除腦內元凶「類澱粉蛋白」延緩退化
- 健身瘦身要攝取蛋白質 小心高蛋白產品陷阱 增肌不成反致肥傷肝腎
- 血壓愈高腎功能愈壞成惡性循環 腎衰竭不可逆 腎病患者飲食遵5原則
- 公共交通座椅扶手隱藏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防護方法你要知
- 40+港人 7人有1人膀胱過度活躍 致突然尿急或尿失禁
- 【超加工食物】化學工序多超加工可致肥胖或慢性病 營養師教你智選健康食品
- 脊柱側彎 青春期可迅速惡化 3D打印矯形腰架輕便透氣 增穿戴依從性
- 【精神健康】開學了!關注孩子情緒 童年正向經驗7元素 助緩解逆境負面影響
- 婦女尿失禁|尿滲尷尬 年紀大無法控制肌肉?骨盆底肌肉運動4正確關鍵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