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愛爾蘭一項研究揭露,嬰兒用塑膠奶瓶所飲的奶水,平均每公升含有400萬顆小於20微米微塑膠(microplastics),嬰兒在出生首12個月內平均每日可攝入逾150萬顆微塑膠。研究雖未能完全確定微塑膠源頭,學界未知可能損害嬰兒健康的微塑膠攝取水平,但專家敦促正視問題,並建議家長在餵奶時額外做多幾重工序,如選用其他物料製造的奶瓶,或用冷開水冲洗奶樽等,減少嬰孩攝取微塑膠。
研究由都柏林聖三一大學化學院化學院納米物料教授博蘭(John Boland)主持進行,研究結果周一(19日)刊於《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
愛爾蘭學者研究推算數據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佔微膠70%,研究員以佔全球市場82%的聚丙烯奶樽為研究對象,選出其中10款奶樽測試。研究員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程序冲泡嬰兒奶粉,先以95℃熱水為全新的奶樽消毒,讓其風乾,再注入70℃熱水並搖晃1分鐘,然後分析當中成分,發現無論使用水喉水或純水,每公升液體可能有多達100萬至1600萬顆微塑膠,平均值為400萬顆。倘以室溫水重複同一過程,則只有數千顆微塑膠。
倡凍水洗樽 非膠製容器冲奶
團隊將實驗數據與48個國家或地區的奶樽餵哺率和奶攝入量結合分析,推算接受膠奶樽餵哺的嬰兒在出生頭12個月,每天約攝取近160萬顆微膠。採用的消毒蒸氣和注入水愈高溫,所釋出的微膠愈多;在注入水25℃的情况下,平均每公升得60萬顆微膠,但當水高達95℃時,平均每公升得5500萬顆。熱水和搖樽都產生大量的微膠。
博蘭表示對奶樽微膠之多感到「吃驚」。他指去年世衛發表的研究估計,成年人日均攝取的微膠量約300顆至600顆。他表示很多微膠粒都可排出體外,這項研究無意嚇噓家長,但對奶瓶微膠於嬰兒的潛在健康風險,學界須加以積極探究,探索微膠滲透入血液及游走身體各器官的情况。
至於減少攝取量的做法是,使用蒸氣消毒奶樽後,用非膠質器皿煲滾水並放涼,以已放涼的水洗3次奶瓶,再用非塑膠製的容器冲調奶粉後才注入膠奶瓶。
促重視問題 指父母毋須過慮
樸茨茅斯大學生物地球化學資深研究員科塞羅(Fay Couceiro)認為,是次研究突顯「微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之迫切」。
澳洲墨爾本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瓊斯(Oliver Jones)教授指出,現時的研究結論屬估計值,而非實際測量值,父母毋須過分擔心,惟研究表明,微膠問題比大眾認為的嚴重,須認真解決。
(衛報/法新社/新科學家)
專題系列文章
- 跑友注意:膝內側疼痛未必韌帶、半月板問題 或鵝足滑囊炎 P.OL.I.C.E 急救
- 腹痛勿掉以輕心 緩解婦科腹痛有法: 按穴+心情調節
- 怎樣才達到高強度運動?HIIT刺激神經再生、改善心血管健康 中風患者可做?
- 網球肘有徵兆:握拳、提重物、轉動門把疼痛加劇 前臂負重增風險
- 逆齡抗衰老要三管齊下?認識「生命時鐘」:染色體端粒 控制細胞衰老
-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 需要補鈣嗎?更年期、骨質疏鬆病人怎樣吸收鈣質?鈣片會致腎石嗎?
- 被踢出FDA健康名單:白麵包、乳酪、早餐穀物中添加糖是「元兇」?哪些食物符合新標準?
- 【匹克球】pickleball集網球×羽毛球×乒乓球 訓練心肺手眼協調
- 胃氣從何來?哪些食物易在腸胃內產生氣體?消化健康注意9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