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第12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患者是79歲長期病患男子,居於藍田邨,曾腹痛,9月1日到聯合醫院急症室,同日入院,留院期間曾現肝功能異常,目前情况穩定。究竟什麼是大鼠戊型肝炎?戊型肝炎如何傳染?怎樣預防傳染呢?
大鼠戊型肝炎第12宗個案 患者曾腹痛
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患者入院後曾現肝功能異常,他沒吃過生豬肉或豬內臟,也沒接觸齧齒動物或老鼠,潛伏期沒外遊。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暫未確定感染源頭及途徑,仍在調查。據食環署去年鼠患指數,指數最高地區是灣仔(11.7%),其次是觀塘(9.1%)屬全港第二高,高於全港整體(4.2%)。食環署表示昨已派員到患者居所,及潛伏期曾到訪地點一帶公眾地方清洗及滅鼠,衛生尚可,沒明顯鼠患;署方派員巡視患者曾到食肆,未見明顯鼠患,惟廚房地磚及牆磚有破損,已指導食肆持牌人防鼠知識。署方今日會視察藍田邨鼠患情况。
大鼠戊型肝炎知多啲 醫生解答:大鼠戊型肝炎的病徵、傳染和預防
陳:陳沛然(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肝炎有幾多種?什麼是大鼠戊型肝炎?
鄭:肝炎(Hepatitis)是指肝臟細胞發炎,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病毒、細菌、酒精、藥物、自身免疫系統失調、膽石等。單是病毒性肝炎,已經有甲、乙、丙、丁、戊多種,臨牀上醫生難以分辨,必須通過血液化驗去分類。
陳:戊型肝炎有不同種類,感染的宿主亦有不同,例如有些會感染人類,有些會感染駱駝、野豬或大鼠。一般來說不同品種很少會交叉感染,但去年香港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有人類感染了原先只會感染老鼠的大鼠戊型肝炎,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戊型肝炎如何傳染?
陳:肝炎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血液或體液傳染,乙、丙、丁型肝炎便屬於此類;甲、戊型肝炎則是進食了未煮熟的肉類、動物內臟、海鮮或不潔食物引起。
怎樣防止傳染?
陳:戊型肝炎是「病從口入」的疾病,大鼠戊型肝炎估計是因為食物被老鼠糞便沾染並感染人類,所以要預防大鼠戊型肝炎爆發,必須由處理人和老鼠兩方面入手。我們要確保個人衛生及食物安全,例如進食前洗手,如廁後必須洗手及清洗乾淨進食器皿等。食物安全方面,生熟食物要分開擺放、徹底煮熟肉類或肝臟食材,才可以殺死內裏的病毒。
老鼠方面,主要是截斷牠們的食住行,例如妥善處理垃圾及廚餘,清理牆角雜物、堵塞牠們藏匿和堵塞牠們出沒管道,以減少老鼠聚集及繁殖能力,由老鼠引發的疾病便可以控制。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