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電子科技的進步,長期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已成為都市人的生活習慣。當使用智能產品時,肩頸肌肉須不斷維持靜態收縮,以支撐頭部及上肢的重量,長時間頸部前傾、寒背、低頭等不良姿勢,會令肌肉處於緊張不平衡的狀態。久而久之,肩頸會肌肉繃緊、僵硬及痠痛等;若再加上手部重複按鍵盤或移動滑鼠,在缺乏休息下,就更容易引起肩頸及上臂肌肉勞損的問題。
肩頸肌肉疼痛的徵狀往往是漸進性的,起初頸椎脊柱及肩胛骨附近肌肉痠痛,繼而胸前肌肉緊繃縮短,肩頸部分有分散的壓痛點。患者一般會透過按摩、拉筋、電療以至針灸肩頸部以減輕痛楚,可是一些求診者表示上述方法的效果比較短暫,未能解決疼痛情况。究竟除了局部醫治頸椎外,還有其他關節要處理嗎?
放鬆小腿可緩解「後頸痛」
環繞頸椎及肩膊,除了肌肉、韌帶與椎間盤外,皮膚以下還有一層薄薄的肌筋膜;若肌筋膜繃緊或扭曲,會引致關節活動受阻而產生痠脹疼痛。肌筋膜是一個將肌肉及軟組織連接起來的結締組織網路,臨牀解剖發現肌筋膜是以線路來全身游走,故亦稱為肌筋膜線。 當中淺背線是從腳底經過後膝、後背部到頭頂,故放鬆小腿後方可緩解「後頸痛」;外側線由足踝外側經過膝外側到頸位後外側,故「頸外側痛」人士需要配合足踝及小腿外側的治療;螺旋線則以雙螺旋圍繞身軀與下肢,並繞過頸部及肩胛骨位置,故要紓緩較多人患有的「後肩頸痛」,必先要解決源頭的足踝及小腿內側的肌筋膜問題。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