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帶狀疱疹俗稱「生蛇」了解發病原因 中醫:肝氣鬱結招「蛇串瘡」(養生帖)

【生蛇】帶狀疱疹俗稱「生蛇」了解發病原因 中醫:肝氣鬱結招「蛇串瘡」(養生帖)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膚病。中醫稱之為「蛇串瘡」、「纏腰火丹」或「蜘蛛瘡」。

相關文章:【有片】惡蛇上頭 增中風之險 纏神經線一再復發 高危族打針預防

生蛇皮膚帶片狀紅斑 帶狀疱疹多見春秋兩季 發病於焦慮、勞累後

生蛇初起皮膚出現帶片狀紅斑,繼而出現成群簇集丘疱疹,很快變成如綠豆或黃豆般大小的水疱,纍纍如半珠,排成帶狀。聚集一處或數處,例如面部、腰肋部、胸部、大腿內側。若生在面部,有時會影響視力和聽覺。皮損一般發生在身體一側,因為神經分佈關係,不會超過人體正中線。

生蛇疼痛程度,輕重不同,有的出現難以忍受的劇痛,痛甚欲嘔,徹夜難眠。曾經有患者描述,如火燒火燎般灼痛。疼痛出現時間有的發生在皮疹出現之前,往往誤為肌肉扭傷。有的伴隨皮疹同時出現,或在皮疹出現之後。

年老體弱患者,生蛇疼痛較為劇烈,疼痛範圍可擴大到皮疹以外。而且當皮損消失後,皮膚已痊癒,疼痛仍可持續數月或數年。

生蛇疼痛——年老體弱患者,生蛇疼痛較為劇烈,疼痛範圍可擴大到皮疹以外。(設計圖片,metamorworks@iStockphoto)
生蛇疼痛——年老體弱患者,生蛇疼痛較為劇烈,疼痛範圍可擴大到皮疹以外。(設計圖片,metamorworks@iStockphoto)

帶狀疱疹多發於春秋兩季,也好發在中老年人。許多患者發病於焦慮、勞累之後。

中醫認為「蛇串瘡」是肝氣鬱結,肝經鬱熱阻滯經絡,脾經濕熱內蘊,外溢肌膚,兼感受毒邪所致。年老體弱者,氣血衰弱,血脈受邪而生瘀滯,經絡不通,日久拖延疼痛。

相關文章:醫學滿東華:惡「蛇」纏身一圈

清肝火 利濕熱 行氣止痛

在辨證論治上,用清肝火、利濕熱、清熱毒、行氣止痛。根據不同證型、時間和部位來治療,例如方劑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內用藥物有龍膽草、大青葉、生地、蒲公英等,效果明顯。

而針灸的應用也有調氣血、解毒瀉熱、通經絡祛瘀,起到止痛快、縮短療程作用。有需要時可按壓皮損周遭的阿是穴紓緩痛楚。治療上患者要在急性期注意併發症出現,後期不要拖延治療神經痛。

文:彭捷(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牀中心及中藥房註冊中醫)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