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面癱 小中風後遺症 中風 面癱 中風 中風經絡按摩順序 面中風 中風復健要多久 談笑用兵 中風 中風按摩穴位 中風穴位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心亂了,病人卻竟然不自知!原來這是心臟科醫生常面對的難題。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 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估計全港大概有百分之一人患上,但因病徵往往容易錯過,有些病人只道「年紀大條氣自然喘」,對病情毫不自覺,導致耽誤求醫,甚至中風入院。偏偏這個病會引發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比較相同年齡和性別的患者和非患者,死亡率倍增!(編按:病人除了接受適切治療外,亦有研究顯示,每日30分鐘緩步跑能減少心房顫動復發風險,但運動又不能過量,為什麼呢?)副刊「健康版」一連兩期深入了解心房顫動的症狀和治療,本周先講藥物治療,下周探討手術優劣。【心房顫動系列 1】

小中風後遺症, 中風面癱, 中風, 面癱 中風, 中風經絡按摩順序, 中風按摩穴位, 面中風, 中風復健要多久, 中風穴位, 中風言語治療, 談笑用兵 中風, 中風 面癱, 中風康復的秘訣, 中風先兆麻痺, 中風穴位按摩, 中風後頭暈怎麼辦, 小中風多久會好, 中風口號, 眼睛中風後遺症, 中風後可以按摩嗎, 中風 談笑用兵, 中風 康復, 中風康復, 糖尿病 中風, 眼中風後遺症, 眼中風手術, 中風談笑用兵, 中風 按摩, 中風住院多久香港, 輕微中風後遺症, 中風康復的秘訣加快復健速度, 中風後頭痛, 中風後治療, 小中風 後遺症, 筋膜槍 中風, 小中風會痊癒嗎, 中風 穴道, 中風手術時間, 中風 穴位, 中風黄金3小時, 中風後穴位按摩, 眼中風 治療, 頭暈 中風, 筋膜槍中風, 世界中風日, 輕微腦中風會好嗎, 輕度中風, 中風食物, 中風先兆, 中風復康, 嘴角抽搐中風, 中風後護理, 中風急救, 中風前兆, 中風後遺症, 中風 徵兆, 中風原因, 中風後的言語治療, 中風按摩, 中風可以按摩嗎, 急性中風治療, 中風徵兆, 糖尿病中風, 中風復康護理, 臉部中風治療, 中風 復 康, 中風 成因, 心臟衰竭中風, 中風 治療, 小中風先兆, 急性中風, 中風 先兆, 中風康復治療, 中風治療, 談笑用兵小中風, 輕微 中風 症狀, 中風吞嚥困難飲食, 小中風後的保養, 輕微中風症狀, 中風可以腳底按摩嗎,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預防中風, 低血壓中風, 中風黃金時間, 中風先兆 麻痺, 中風風險檢查, 中風護理措施, 腦中風原因, 眼睛小中風, 中風後, 中風視力恢復, 中風 治療費用, 中風復康院舍, 中風檢查, 小中風原因, 按摩中風, 中風 言語治療, 心源性中風, 中風復健按摩, 中風康復時間, 糖尿病會中風嗎, 小 中風 後遺症, 中風穴道, 按摩 中風, befast 中風, 中風 預防, 中風復康治療, 按摩槍中風, 中風推拿, 眼中風治療, 輕微中風會好嗎, 中風 診斷, 耳中風治癒率, 急性耳中風, 急性 中風, 中風徵狀, 輕微中風復健, 中風手腳無力穴道, 中風後言語治療, 糖尿病中風飲食, 面部中風, 臉部中風前兆, 中風後遺症治療, 中風預防, 中風 原因, 腦中風前兆, 中風復健, 中風語言訓練, 中風黃金治療時間, 中風黃金三小時, 小中風, 輕微中風, 中風 會 好 嗎, 小中風飲食, 頭痛 中風, 中風的前兆, 中風 肺炎, 中風 復康, 中風可以推拿嗎, 鍾伯光中風, 小中風治療, 中風美術研究所, 中風 後遺症, 中風 黃金時間, 中風復健每日走路2小時, 腳中風, 中風復康中心, 中風攣縮, 中風 穴位 按摩, 中風穴道按摩, 腦幹中風症狀, 中風 血糖, 突然中風, 輕微中風運動, 中風復康運動, 中風治療黃金期, 中風 運動, 胃中風, 臉部小中風, 中風心理輔導, 肺中風,
中風成因,中風先兆,中風症狀,高血壓,預防中風
很多長者忽略心房顫動的問題,將體能急轉直下視作平常事,大大增加中風、心臟衰竭的患病風險。(設計圖片/chanakon laorob@istockphoto.com)

心房顫動不自知  體能急轉直下 誤以為正常老化

剛滿60歲的朱先生是爬山愛好者,每周與同好遊歷大山。早前因為生活變化,暫停了幾個月,再次上路後赫然發現自己體能急轉直下,先是「唔上力」,無法像往常在斜路上談笑風生;再來連日常生活也受影響,經常「踎低起身見頭暈」。他自忖是年紀大,身體老化,直至某次跟家庭科醫生說起,對方拿起他的手腕輕按,才發現脈搏時輕時重、時急時緩完全無譜,根本數不出清晰的跳動;再安排心電圖測試,最後確診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 A-fib)。

心房顫動佔百分一  中風危機增5倍

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臨牀教授兼心臟科專科醫生蕭頌華指出,心房顫動在成人人口中佔百分之一,比例隨年齡遞增,65歲以上每100人中約有3至4個,來到80歲就差不多每10人有1個患者。心房顫動不像一些惡性心律不正會導致猝死,但與死亡關係也相當密切,包括令中風風險增加5倍,死亡風險增加2到4倍。所以,當它成為病人不自覺的隱疾,便更令醫護人員頭痛了。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
(CI_InDy@istockphoto.com)

中風送院 始確診心房顫動

「60歲以下相對年輕的患者,對身體變化較敏感,加上初期的心房顫動多偶然發作,心跳突然會變亂,令患者明顯地感到不舒服,繼而就醫。相反,很多長者都不易察覺持續的病徵,像是走幾步就喘、容易疲累,會誤以為只是經歷正常老化。直至中風住院後才確診心房顫動,那時可能已經病發逾5年,連心臟結構都開始改變。」蕭頌華說。

心房顫動最嚴重的併發症是中風,由於心房收縮不規則,血液容易滯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進入血流,便可能阻塞腦部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此外,不規則兼過快的跳動會持續削弱心臟功能,降低泵血效率,最終引發或加重心臟衰竭。

年長患者或需長服薄血丸

針對這些嚴重併發症,確診後,醫生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病人需否預防中風,「處方薄血丸與否,是治療心房顫動一大課題」,蕭頌華說。這跟年紀和共病有關,譬如60歲以下患者,中風機率本來較低,即使患上心房顫動倍增風險,也未必高到值得長年服用薄血藥;相反,年長病人就算已藉藥物或手術減低心房顫動病徵,但由於中風機率較高,加上難以察覺偶發性顫動,一般還是需要長期服用薄血藥。難處在於人人風險不同,有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因素,會全部疊加構成影響。

蕭頌華說,搞定中風風險後,往下看是治療心臟衰竭等併發症,再然後才是醫治心房顫動病徵,令病人舒服一點。這裏有兩條路:一、把心跳節律控制到正常範圍,即「心律治療」;二、壓抑心跳速度,令它不會過快或過慢,以應付日常生活,即「速率治療」。

心律藥物副作用較嚴重

兩條路選哪條,蕭頌華說答案同樣是人人不同,必須個別評估。「有大型研究顯示,用藥物來控制心律,令心跳盡量維持正常節奏,有助減少因中風或心臟衰竭導致的死亡。可是心律藥物使用方案複雜,副作用也較嚴重,包括可能引發另一些更危險的心律不正,而且長期使用個別控制心率藥物,或會導致肺部纖維化。所以如果病人沒發展出心臟衰竭,又或是心房顫動本身沒對患者帶來嚴重不適,可考慮服用副作用較少的調整速率藥物。」但如果心臟衰竭已經出現,由於心臟衰竭跟心律關係密切,故值得考慮較進取的治療來恢復正常心律。

手術療效佳 復發率約三成

香港港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則指出,相對於藥物的抑壓作用,手術對治療心房顫動更理想,因為保持正常心跳速度和節律,兩者同樣重要:「過去大家覺得,心跳太快會導致心臟衰竭,所以控制速度就好。但近年研究發現,已經接受藥物控制心跳速度的病人,中風和心臟衰竭的風險依然相當高,所以同時維持心律和心跳速度正常,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案。」

「從醫生立場出發,我是很想消滅它(心房顫動),不太想叫病人妥協共存。因為心房顫動預後很不理想。」馮永康說,目前手術治療方式叫消融術,就是把導管伸進心臟,消滅引發錯誤顫動的細胞;消融術能以不同的能量施行,當中又以脈衝場消融術最新、最安全。然而,無論哪一種手術方式,病人都要有心理準備,復發率會高達兩至三成。

知多啲:每日慢跑30分鐘 減心房顫動復發風險

除了服藥和手術,病人還有什麼方法減少心房顫動?馮永康指出,簡單說,就是改變生活習慣:減少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和大辣,調節睡眠和生活壓力等,還有適量運動,「研究顯示,每日30分鐘緩步跑能減少心房顫動復發風險。但運動不能過量,像奧運選手經常接受強度訓練,出現心房顫動的機率會高於常人。因為劇烈運動導致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素飈高,從而刺激心臟,像是喚醒了不正常細胞,讓它們亂射電流」。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
(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3類常見心臟病未必會「心痛」?年輕人也確診?健康護「心」兩件事


長練馬拉松 心房顫動風險反增

蕭頌華補充,有研究顯示,長年接受馬拉松訓練、每周跑步7、8小時的人,出現心房顫動的機率比同齡人高出百分之十到二十,顯示強力訓練可能引發心房顫動。不過,這些人患病風險雖然因運動而增加,但是因為年輕關係,絕對風險不算很大。「無論如何,在運動上,兩個極端都不好。不能不做,做得太多也可能產生副作用。」


相關閲讀:【中風治療】正視中風迹象應用人工智能精準評估病情 擴闊黃金「治療窗」


知多啲:量血壓揪心律不正 注意假陽性

坊間不少血壓計都開發了偵測心律不正功能,能否提早揪出心房顫動,減少延誤求診?

蕭頌華說:「高血壓是心律不正的其中一個風險因子,血壓計加入檢測心律的設計,把握機會在病人量度血壓時做篩查,是找出心律不正的好契機。但它的弱點是假陽性相對高,像是把良性早搏(心臟間中多跳一下,差不多人人都會有這狀况)也算進去『報假案』。目前血壓計產品,每發出100個心律不正的顯示,約有60至70個是準確。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
一機兩用–有偵測心律功能的血壓計,有可能將正常「早搏」當作心律不正,有疑問宜找醫生確認。(Elena KHarchenko@istockphoto.com)

「然而,它的假陰性也低。即是,如果它說你當下沒有心律不正,應該就真的沒有了。所以,雖然假陽性高或會引發病人焦慮,成為這些血壓計最大限制,但不代表沒有用。只要提示病人不必過分擔心,有事拿着紀錄找醫生確認就好。」

文:木源

編輯:黃振宇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中風成因,中風先兆,中風症狀,高血壓,預防中風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