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論年齡,每人每日都會遇上形形色色的挑戰。即便是小學生,做好學生本分之餘,同時要面對大大小小生活上的問題:對老師的評分標準不滿、朋友之間意見不合甚而鬧翻、遭朋輩杯葛或霸凌等。我們年幼時都對世界充滿憧憬,但隨着成長,慢慢會發現個人及現實環境中有着不同的制約,很多問題往往無法處理或改變。
俊熹是一個熱愛足球的學生,遇上意外後仍冒着腳傷加劇的風險堅持練習,令家人十分擔心。父母不但阻止他外出練習,又罵他固執和反叛,令俊熹感到非常失望和無助,心想:「人生就此完了。」
受傷被禁踢波 人生完了?
人很容易把一個因情緒而起的念頭或想法,誤當成客觀事實或全面真相,繼而未能觀察事情的整體,掉進了情緒陷阱。在俊熹的故事中,放棄足球讓他感到人生的主要支柱遭擊毁,但這不等於他的人生真的「就此完了」或失去意義和價值。因此,當腦裏浮起「沒出路了」或「死一死算了」等念頭時,你可以先覺察它,跟它保持一個觀察的距離。當你處理好情緒帶來的影響,便有空間擴闊思維,讓自己發現其他可能,而非衝動或盲目跟隨固有想法。當你開始認清客觀事實和限制,可以慢慢嘗試將心神和力氣轉移到你真正重視的價值,而不是在死胡同裏掙扎。
睇清價值觀 彈性而堅定實踐
困擾你的事或許違背了你的價值觀,但糾結在苦無結果的掙扎或逃避,只會讓你容易忽略人生其他範疇的價值。回到俊熹的故事,父母的反對令他更堅持練習球技,除了藉此迴避與父母的衝突,他更希望向父母證明自己的理念和能力。然而每個人於家庭、朋輩、社群、成就、個人發展、身心健康、信仰等各方面,均有着不同的價值觀和優次。價值觀,就像漆黑大海中的燈塔,給我們方向,引導我們彈性地實踐有意義的生活。俊熹對足球活動的熱愛源於兩個價值觀:「成就感」和「社交聯繫」。但過於側重球場上的成就,令他忽略了康復的重要,以及球隊和家庭內均需要有互相協調的時候。
最後,俊熹轉為協助球隊招攬和訓練新球員,透過啟發他人繼續追求成就感,同時讓父母安心。這就是彈性而堅定地於人生不同範疇中實踐自己的每個價值:先認清個人價值觀,覺察客觀事實和限制,再訂立即時、短期、和長遠的目標,跟隨個人價值而行,生活自然有意義。
文:張敬斯(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