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運動 練好膊頭免甩骱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將於4月5日(本周五)展開,比賽中常有強力的撞擊、攬抱、拉扯等刺激畫面,球員受傷風險高,當中常見是肩關節脫位(俗稱膊頭甩骱)。

 

運動消閒,關節活動度,甩骱,物理治療,欖球,rugby, hk sevens,
▲欖球高危——高撞擊型運動,例如有較多身體接觸的欖球,球員容易甩骱。(Getty Images)

 

除了欖球,近年流行的拳擊,還有同樣有不少跳躍和碰撞的籃球、足球,亦有甩骱風險。如何減低甩骱風險,玩得開心又放心?

 

欖球常有拉扯、撞跌等埋身肉搏,手腕、鎖骨骨折時有發生,而最常見的創傷是膊頭甩骱。運動導致甩骱不限於欖球,近年流行的拳擊,亦有大量肢體碰撞,香港港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林顯爵表示,「練拳打靶,你出拳時,若握靶一方稍微退後了,衝力太大,肩關節『過咗龍』可致甩骱。」

個案分享:港欖女將甩骱七八次 開刀「重建」 重返運動場

 

自行亂托或敷冰 骱難復位

肩關節是身體轉動幅度最大的關節,是最常甩骱的部位,即上臂骨(又稱肱骨)從肩窩(肩盂)滑出。林續指,甩骱可分為半脫位和脫位,若只有部分滑出,屬肩關節半脫位。「半脫位即甩了一半,未完全脫位,有可能自行復位。初時甩一半,郁一郁膊頭便復位,以為無事再打球。不久再次受傷,便完全脫位。」

 

大型運動比賽通常有醫生駐場,即時處理甩骱問題。林顯爵說:「醫生啪一啪,5秒便托回原位,但球員通常都不會馬上再落場比賽,之後要到醫院照X光,作進一步檢查。」

 

一般市民若不慎甩骱,又沒有醫護人員在旁,第一時間應怎樣處理?應否敷冰或自行托骱?「若果托得不理想,左扯右扯,之後才找醫生托,就更加困難,可能要全身麻醉。而敷冰會令肌肉變硬,到時更難托回骱位。」林顯爵表示,傷者應立即送院治理,不宜自己嘗試托骱或敷冰。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運動消閒,關節活動度,甩骱,物理治療,欖球,rugby, hk sevens,
▲林顯爵(劉毓霖攝)

 

首次甩骱妥善處理 減復發風險

運動員肩關節脫位的成因,多是由於肩關節盂唇(labrum)撕裂,盂唇是肩盂上覆的軟組織,令肩關節保持穩定,有助上臂骨更穩固地套進肩窩,以及吸收外來的撞擊力。急性創傷或重度的肩部運動都可能令盂唇撕裂,導致肩關節不穩定,甚至脫位;例如跌倒時撞傷肩膀、手高舉過頭時過度伸展、重複投擲或舉重等動作。林顯爵表示,可透過微創關節鏡班卡氏修補術(Arthroscopic Bankart Repair)修補盂唇,穩定肩關節。但若盂唇嚴重撕裂或經常重複甩骱的患者,則要考慮開放式Latarjet重建手術,將肩胛骨上的喙突(coracoid)切除,再將之固定到肩盂。

 

提到甩骱的復發率,林顯爵指第一次甩骱後的處理最為關鍵,「如果病人聽從醫生囑咐,戴3至4星期護托,再甩的風險不大。但若病人不聽話,未康復就每晚去打波,很容易再甩」。甩骱後,韌帶變得很鬆,或某些組織沒有修補好,不久便會再甩骱。有些肩關節半脫位的人士,沒有妥善處理患處,亦容易重複甩骱,「睡覺又甩一甩、穿衣時又甩一甩!此時才發覺要看醫生」。

【運動消閒】骨骼「偵」奇:跑步傷膝的魔咒

 

運動消閒,關節活動度,甩骱,物理治療,欖球,rugby, hk sevens,
▲盂唇撕裂——肩關節脫位成因多是由於肩關節盂唇撕裂,導致肩關節不穩定。(明報製圖)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