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設計圖片,圖中模特兒跟文中個案無關,sasirin pamai@iStockphoto)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開朗婆婆大變臉 不時抱怨「自己無用」
她每天與子女通電話時都哀聲嘆氣,「自己無用,死了更好」;有時候說「死啦,死啦,我以後再染疫,就行唔到㗎喇」!如果是親戚朋友來電,她的態度稍為溫和些,但仍不時抱怨:「個心好煩,好陰功。」家人懷疑她有創傷後遺症或抑鬱症,希望找專科醫生檢查。
我向咪咪仔細解釋,老人家面對環境轉變,適應能力相對較弱,而感染新冠的病人需要一段時間康復,才可回復正常生活,所以陳太的焦慮及情緒低落應屬暫時情况,可能找老人科專科醫生較合適,並建議她與家人商量後再決定。
我之後充當接洽人,與咪咪在港的弟弟大偉聯絡。4月初,陳太短暫離開院舍外出見醫生,算是丁點的社交活動,能夠呼吸一下外邊空氣,也可紓解內心的鬱結吧!
醫生:心理狀况比身體差
老人科專科醫生評估結論是:心理情緒狀况遠比身體情况嚴重。陳太訴苦失眠令她非常困擾,又自覺患病成了子女的負累。作為母親的醫生,以自己角色給予同理心回應,讓陳太稍感抒懷。
除了提供心理支援之外,醫生也處方鎮靜和安眠藥物,協助婆婆安定情緒和改善睡眠質素,另寫了一封信給醫院管理局社區老人評估小組跟進。同時,醫生建議院舍社工跟進輔導工作,幫助陳太盡快走出因社交孤立而導致不安的憂鬱情緒。
幾天後收到咪咪來電,感激母親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她服用安眠藥後睡眠有改善,晚上9時多上牀,半夜2時起牀,比以前已是很大進步,婆婆當然希望一覺睡到天光。
5月初咪咪再次來電,查詢為母親提供情緒輔導的資源。因為她睡眠雖有改善,但恐懼感、無信心和走路乏力情况沒有明顯進步。近期家庭又發生一些情况,導致母親心情不佳,咪咪不確定問題出自家庭原因還是新冠後遺症。
按陳太情况,似乎是新冠病毒後遺症徵狀。醫生建議一些復康運動,並協助院舍同事和家人明白陳太的情况,提供支援。
人是互動的,當院舍同事和家人了解到情况,就能夠諒解陳太為何會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亦懂得回應她的想法和情緒,對其康復十分有幫助。
出現較嚴重新冠後遺症的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極需要家人和專業人員攜手合作(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失眠壞處多增患慢性病風險 了解睡眠周期4個階段 5大貼士改善睡眠質素
知多啲:「暖暖心」計劃 紓緩照顧者壓力
【明報專訊】新冠後遺症又稱「長新冠」,根據世衛資料,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症狀包括極度疲倦、氣短、胸痛或繃緊、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味覺和嗅覺變化、關節痛等;症狀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臨牀上最常見是嚴重疲勞、虛弱、全身無力,心理問題包括抑鬱、焦慮、思維渙散、神思恍惚等。不少人痊癒後,身體似乎回不到從前的狀態。
抑鬱焦慮神思恍惚
年初第五波疫情嚴峻時,香港老年學會透過「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的護士及社工,推行疫下支援工作,支援居住安老院舍而病情趨嚴重的院友、家人,解答家人對醫護照顧上的疑問,紓解焦慮不安的情緒。陳太和家人亦因此與老年學會結緣。
香港老年學會亦得到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緊急援助基金,推出「暖暖心」院舍照顧者計劃,於4月開展並維持至今年7月,協助院舍同工及照顧者紓緩壓力,幫助院舍內的新冠患者盡快走出陰霾。截稿之時,陳太女兒決定接受輔導,學習如何疏導照顧壓力,並學懂理解和回應母親的情况。較嚴重新冠後遺症患者要康復過來,極需要家人和專業人員攜手合作。
「暖暖心」院舍照顧者專線:9104 4681
文:廖進芳(香港老年學會賽馬會安寧頌高級經理(能力發展))
編輯:朱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