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理工大學自2020年起追蹤118名成年新冠康復者,發現43%人染疫後12個月,仍有持續疲勞、下肢乏力等「疲勞綜合症」情况,當中女性較男性多三成。理大團隊設計「康復八式」及治療方案,「康復八式」運動針對心肺和肌肉健康,助平衡訓練或肢體協調等,整套動作需8至10分鐘完成,康復者可按體力循環做,冀幫助康復者復元,亦適合留家抗疫的市民參與。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理大研究:4成新冠康復者12個月內仍受長新冠困擾 女較男多三成 成因未明
理大前年獲食衛局醫療衛生研究基金撥款逾1800萬元,其中一項針對追蹤新冠康復者。由2020年10月至今年1月,理大為5間醫院轉介的118名新冠患者做體能評估,包括肺功能、心臟輸出測試,以及評估大腿、下肢力量與運動耐力。團隊發現,逾四成人在染疫後6至12個月內仍受「長新冠」困擾,而約43%人在染疫後一年仍有「疲勞綜合症」情况。不同年齡康復者疲勞情况相若,而逾半女康復者有「疲勞綜合症」,較男性多三成。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兼副系主任符少娥說,康復者疲勞成因未明,但如可提高他們的肺活量、下肢力量及增速步行表現,能改善疲勞感。她說團隊展開研究時,政府未推出疫苗接種計劃,故沒統計研究對象有否打針。團隊正招募曾感染新冠變種病毒株Omicron的患者參與下階段研究。
理大設計「康復八式」助復元 針對心肺和肌肉健康
為協助康復者復元,理大團隊提供為期6周的「3R治療方案」,包括由治療師指導做帶氧、肌肉強化運動,以及理大設計的「康復八式」動作(見表),共24名年齡介乎27至80歲的康復者參與。結果發現,訓練後七成康復者肺活量提升,超過六成人下肢肌肉增強,但四分之一人仍有「疲勞綜合症」狀况,團隊料部分人需更長時間復元。
確診者:身體乏力影響日常生活 再確診病情較輕心肺功能正常
參加者羅小姐說,前年7月染疫,留醫半個月出院後,發現身體乏力,「吸塵機也拿不起,站立洗菜不夠5分鐘便要坐下」,情况維持個多月,影響日常生活;參加理大治療方案後,她有感體能大為改善,包括減少氣促。她今年2月再確診Omicron,病情較輕,康復後心肺功能亦正常。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黃宇樂說,「康復八式」運動針對心肺和肌肉健康,助平衡訓練或肢體協調等,整套動作需8至10分鐘完成,康復者可按體力循環做,亦適合留家抗疫的市民參與。
「康復八式」助新冠康復者恢復體能
連結:【「康復八式」運動教學片段】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美研究:新冠康復者增患糖尿風險 料病毒損胰臟 影響分泌胰島素
第一式:左右交差提膝
.平衡訓練、強化髖屈肌群、帶氧運動
第二式:左右滑步
.肢體協調、髖關節外展訓練;重心轉移練習
第三式:左右太極推掌
.股四頭肌訓練、上肢協調、重心轉移練習
第四式:直前拳
.股四頭肌訓練、上肢協調、重心轉移練習
第五式:深蹲
.強化下肢肌肉、平衡訓練
第六式:開合跳
.深度強化下肢肌肉、上肢協調訓練、平衡訓練、鍛煉心肺功能
第七、八式:斬木
.強化股四頭肌、上肢活動操練、軀幹旋轉訓練、平衡訓練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