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昨新公布7宗死亡個案,是5月初以來單日公布死亡個案最多,死者包括4男3女,65至90歲,其中3人來自院舍,各人本身均有長期病患,1人已打3針,5人打兩針,1人無接種新冠疫苗紀錄。據疫苗專題網站,至昨晚8時,60歲或以上各年齡組3針接種率約36%至66%。目前本港有逾900新冠患者在醫管局設施留醫,當局預計很快破千,醫務衛生局昨公布醫管局應變方案,稱現時每日新入院約150人,估計最壞情况是本月下旬每日入院人數較現時倍增,至9月每日或有逾3萬人感染新冠、1400人入院,屆時要重開定點醫院。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昨增7死 5月初以來最多 醫管局:入院重症升幅顯著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連續一周維持在約3000宗水平,昨日新增2863宗陽性個案,並昨新公布7宗死亡個案,是5月初以來單日公布死亡個案最多,死者包括4男3女,65至90歲,其中3人來自院舍,各人本身均有長期病患,1人已打3針,5人打兩針,1人無打針紀錄。現時在醫管局設施留醫人數直逼1000,昨有957人留醫,當中121人為新增病人,同日71人出院。至於重症,昨新呈報1人危殆及4人嚴重,現留醫者中有17人危殆及31人嚴重,其中5人在深切治療部。
醫衛局料9月或日增3萬染疫1400人入院
醫衛局長盧寵茂稱,近期每日新增個案在高位徘徊,過去數日均約3000宗,醫管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留醫人數估計很快破千。他說,嚴重、危殆病人數目會較入院數字滯後約兩周,而近日每日新呈報嚴重和危殆病人數目,以及留醫的嚴重及危殆病人總數,皆開始上升(見圖)。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醫管局:本周入院已逾900人 50屬重症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稱,上周約700名確診病人留醫,當中20多人屬重症,本周入院已達900多人,當中近50人重症,形容升幅非常顯著。
盧寵茂交代醫管局應變計劃,稱現時每日新入院約150人,當局估計最壞情况下,本月下旬每日入院人數或增至逾300,至9月增至逾1400,而相關數字是按4.5%入院率計算,即當局預計8月及9月每日新增染疫個案或達1.4萬至3.2萬宗。
料月尾25%非緊急服務受影響
盧又說,7月下旬醫管局或要調動1200至2500張病牀接收新冠病人,加上可能有一定數目員工染疫,或有25%非緊急及非必要服務受影響,至9月受影響比例或升至75%,要調動5000至11,500張病牀,並重開新冠定點救治醫院。他強調應變方案屬最壞打算,「寧可是備而不用,而不要用而不備」。
何婉霞稱,醫管局會根據每日入院病人數目調整病牀,短時間內可調動過千張,有需要時可在48小時內調動公立醫院逾一成急症及康復病牀,即逾2000張,一周內可調動25%病牀,即約5000張,預約手術和非緊急入院治療等服務或要調整。
此外,昨新增19宗懷疑Omicron BA.4或BA.5本地個案,當中6宗源頭不明;懷疑BA.2.12.1的本地個案則新增36宗,當中19宗源頭不明,另有8間學校有班別要停課。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脊柱側彎 青春期可迅速惡化 3D打印矯形腰架輕便透氣 增穿戴依從性
- 【精神健康】開學了!關注孩子情緒 童年正向經驗7元素 助緩解逆境負面影響
- 婦女尿失禁|尿滲尷尬 年紀大無法控制肌肉?骨盆底肌肉運動4正確關鍵
- 胃癌先兆一定是胃痛?切胃後無得食?確診多屬晚期 手術治療、腹腔化療見成效
- 腎結石5毫米以上可致10級劇痛 電腦掃描助及早偵測了解3種手術治療
- 拆解抗生素5個迷思 感冒流感勿亂服 增抗藥性埋隱憂
- 糖尿病治療初期血糖忽高忽低?假性低血糖有原因 即時救急Tips
- 50歲後突暈倒恐心血管病警號 無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隨時猝死
- 飛蚊症=視網膜脫落?留意「飛蚊」4個變化 或響警號即求醫保視力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