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Stephen平日生活正常,不煙不酒,偶有運動,前陣子接受例行身體檢查,他自以為一切正常,然而報告竟指他腎臟有事。再作進一步檢查後,原來有「腎水囊」,幸好是良性,醫生說只要觀察,留意水囊有否增生即可。
通常沒徵狀 出血才疼痛
腎水囊(Renal Cyst),又稱腎囊腫或腎水瘤,雖然你可能沒聽過,其實頗為普遍。大多數人像Stephen一樣,因為身體檢查而無意中發現,醫生會根據波什尼亞克族分類法(Bosniak classification)把腎水瘤分為四類。有些水囊是良性,大多數毋須理會,不會影響腎功能,亦不像腸道瘜肉可由良性變成惡性;有部分是癌症水囊,要透過手術清除。
現時醫學界仍未知道腎水囊的成因,究竟是先天因素還是退化所致,尚無定論。這些長在腎上的水囊,小至1厘米,大至超過10厘米亦有;大部分患者的水囊均不會增大,只得小部分人有此變化。通常患者沒有徵狀,然而腎臟長度只有約10至12厘米,如果水囊過大,就會對腎臟形成壓迫,影響腎功能,或者是水囊內出血或發炎,患者才會感到疼痛。不過,因為壓力很低,腎水囊不會如我們想像氣球般爆開。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