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層角膜移植助改善視力 減排斥風險

分享此內容:

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必須好好保護,尤其眼角膜受損會導致視力下降,有機會需接受角膜移植治療。然而,本港的眼角膜數量一直供不應求,即使有合適角膜可進行移植,亦存在排斥風險。有眼科專科醫生指出,角膜移植手術近年持續進步,相比傳統手術有著大幅度改善,對患者的視力恢復與減低排斥風險帶來很大成效。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陳頌恩醫生表示,眼角膜是指眼睛前面的透明部分,屬於眼睛的視窗,光線透過角膜將影像聚焦在視網膜上,讓我們看見東西。眼角膜厚度僅約0.55毫米,薄薄的透明組織已涵蓋多層結構,包括上皮層、基質層及內皮細胞層,每層皆有不同功能,其中角膜主要由基質層組成,佔90%厚度。

需要角膜移植三大原因

陳醫生指出,角膜必須保持透明才可提供良好視力,部分眼疾、退化性病變或疤痕均可導致角膜變得混濁,從而影響視力。他續稱,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光學,藉以建立一個清晰和無扭曲的視覺軸,屬較為普遍的原因。導致眼睛有光學問題的常見疾病包括:錐形角膜、角膜水腫、先天性角膜內皮細胞營養不良、其他角膜營養不良症、角膜炎症及外傷形成的疤痕等,都會影響角膜透光度和視力。

第二類是治療,譬如處方藥物仍不足以替角膜炎患者消除細菌或真菌,為了保住眼球,或需藉緊急移植手術去除嚴重角膜炎病變組織。最後一類是結構,當角膜意外受創傷,令其變薄或即將破損時,醫生同樣會以移植手術鞏固眼球結構。治療和結構類原因佔的比例情況不多。

眼角膜呈現透明,是因為角膜內皮細胞排走基質層的水分,令光線正常穿過。陳醫生稱,大部分人與生俱來具備足夠的內皮細胞應付一生所需,但有少數人的角膜內皮層先天出現缺陷,或因為患上青光眼、虹膜炎、角膜感染例如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感染,又或在過往曾接受較複雜的眼科手術,導致角膜內皮細胞受損,影響排水功能,令角膜變得混濁和水腫。當光線進入角膜便呈現如磨沙玻璃一樣,令患者看不清,亦會出現因光線的強烈反射令患者感到異常刺眼、怕光及眼痛等病徵。穿透性角膜移植是常見及歷史悠久的傳統手術,適用於整個角膜出現異常或病變,醫生把患者有問題的角膜整塊取走後,會以捐贈者的正常透明角膜縫合取代。陳醫生解釋,角膜移植手術屬其中一種較成功的人體器官移植手術,原因是角膜無血管,白血球甚少到達,所以排斥機會相對較低。完成角膜移植手術有助患者恢復視力、減少疼痛和改善受損角膜的外觀。

養和醫院.眼科,陳頌恩,醫生,板層角膜移植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陳頌恩指出,板層角膜移植方法較傳統手術對患者的視力恢復與減低排斥風險或更有效。

新手術讓患者視力快速恢復

醫療科技不斷進步,近十多年已發展出新一代的板層角膜移植方法,可針對性地移植有問題的角膜層, 手術可分為前板層角膜移植(DALK)和後板層角膜移植(DMEK或DSAEK),主要是移植角膜有問題的層面。陳醫生解釋,前板層角膜移植通常是置換上皮層及基質層等前角膜部分,較適用於角膜有疤痕或錐形角膜的疾病。新的手術治療不再需要鑽穿及更換整塊角膜,只要切割至所需厚度,將受影響部分取走,然後植入捐贈者的角膜組織縫合便可,患者本身的內皮細胞層仍然保留,所以排斥率相對為低。

後板層角膜移植主要是移除患者受影響的內皮細胞層,並更換捐贈者的內皮細胞層。由於手術不涉及表皮層和基質層,亦毋須縫針,病人一般需時一至三個月便可重拾正常視力,康復時間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方法所需的半年至一年更快。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