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選擇癌症療法,除了考慮癌症分期和腫瘤大小,現今更會考慮癌細胞種類,以決定是用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
三陰性乳癌由於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且轉移及復發風險較高,一直被視為較棘手的乳癌。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新的免疫治療和標靶藥物,分別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2.5至2.8個月。
乳癌是香港婦女最常患上的癌症。根據2017年香港癌症統計,乳腺癌佔全港婦女癌症27%,入侵性乳腺癌的新症個案跳升至4373宗,比2016年上升6.5%。要治療乳癌,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年齡、更年期前後、健康狀况、乳癌分期、腫瘤大小、淋巴影響和癌細胞分類等。
多40至50歲發病 癌細胞快速轉移
香港整體乳癌個案之中,約10%至15%屬於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三陰性」是指癌細胞對雌激素受體(ER)、黃體酮受體(PR)、上皮生長素因子(HER2)都呈陰性。若是有前兩種荷爾蒙受體(雌激素、黃體酮受體)的乳癌,可以採用荷爾蒙治療;有HER2的乳癌,則可以用抗HER2的標靶治療。但對付三陰性乳癌,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皆無效,只能倚賴化學治療作為抗癌藥物。
三陰性乳癌多在40至50歲發病,比一般的乳癌患者年輕。另外,乳房腫瘤會較大,癌細胞亦較兇惡,容易轉移淋巴結,出現遠處轉移的時間較短,死亡率較高;即使經過治療,首5年內仍有較高的復發風險,所以一直被視為較棘手的乳癌。
免疫治療×化療 顯著減惡化風險
雖然目前化學治療是三陰性乳癌的標準治療,但醫學界一直積極研究新藥,希望可增強對此惡疾的療效。其中,對付黑色素細胞癌、肺癌、腎癌等有顯著成效的免疫治療,在治療三陰性乳癌中也有新突破。
一個多國參與的第三期臨牀研究,將902名第四期轉移性或不可手術治療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只採用納米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化療藥(nab-paclitaxel);另一組除採用nab-paclitaxel以外,還加入免疫治療藥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結果顯示,在免疫檢查點PD-L1陽性患者中,免疫治療藥Atezolizumab配搭化療藥nab-paclitaxel,比起單用nab-paclitaxel,更能顯著降低疾病惡化的風險。患者的無惡化生存中位數由5.0個月延長至7.5個月,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則由18個月延長至25個月。而且兩種藥物配搭的耐受性良好,藥物整體安全程度也和化療沒有很大改變。
另一項有關免疫治療藥物用於手術前治療的研究,利用免疫治療藥物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配合手術前化療,或單用派姆單抗,與手術前化療作對比。研究收錄了1174名三陰性乳癌患者,發現派姆單抗配合化療能增加病理學完全反應 (complete remission),即體內沒有發現癌細胞,中期報告顯示由51.2%升至64.8%,而PD-L1陽性患者的無疾病存活期也有改善。其研究的最終結果有待時間發表。
標靶藥治癌 副作用較化療少
除了免疫治療,PARP抑制劑亦是研究的另一方向。三陰性乳癌患者中,約10%至15%帶有BRCA基因突變——細胞DNA受損後會死亡,需要BRCA基因來修復;癌細胞的BRCA基因突變後,則可以透過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來修補損壞的DNA。因此運用PARP抑制劑來阻斷PARP的修補功能,癌細胞便會因兩種修補功能都損毁,累積突變而死亡。
PARP抑制劑為口服標靶藥物,近年用於治療三陰性乳癌的研究有大突破。根據OlympiAD第三期臨牀研究,PARP抑制劑比起化療藥,能將疾病無惡化存活率從4.2個月延長至7個月。而另一個EMBRACA研究也指出,利用PARP抑制劑他拉唑帕尼(Talazoparib)比起化療,明顯延長疾病的無惡化存活率,由5.6個月延至8.6個月。不過,PARP抑制劑雖然是標靶藥物,比起化療會少一些如嘔吐和脫髮的副作用,但試用時也要注意會否引起貧血或血小板降低的風險。
雖然三陰性乳癌一般發展較快,也較易擴散,但近年醫學界在這課題上也有很大的進展,期待將來能有更多新的癌症治療研究,能讓三陰性乳癌病人有更有效和更少副作用的選擇。
三陰性乳癌特質
- 約佔香港乳癌個案10%至15%
- 發病年齡較輕,多在40至50歲
- 細胞惡性度較高
- 乳房腫瘤較大,容易轉移淋巴結
- 帶有BRCA1基因突變者較多,因此會建議三陰性乳癌病人檢驗有沒有遺傳基因BRCA
- 治療後首5年內有較高復發率
- 出現遠處轉移時間較短,發病死亡率較高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