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植牙逐漸成為不少缺牙患者的選擇方案,要植牙手術成功和術後植牙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骨質是否充足。因此,在植牙手術之前,牙醫通常會先評估骨質,以確定患者是否需要「補骨」。根據患者不同情况,植牙前補骨的方法和步驟會有分別。常見補骨方法包括骨脊保存術、骨引導再生術、塊狀骨移植和上顎竇增高術。

植牙手術與患者骨質有關 4種常見補骨方法
骨脊保存術:
適用於只缺少1顆牙齒,或需要填補小範圍的牙槽骨:牙醫會直接將補骨物料放入拔牙洞內,與血塊混合;患者需要等待約4個月,讓補骨物料與周圍組織結合後,才可以接受植牙手術。
骨引導再生術:
適用於需要填補較少牙骨量的情况:在植牙手術的同時,牙醫會將人工骨粉放在植體周圍並縫合;患者需要等待約2至3個月,讓牙骨與植體結合,才可以開始製作植牙冠。
塊狀骨移植:
適用於缺失多顆牙齒,且顎骨明顯缺損:通常會利用患者自體骨骼,例如下顎骨、盆骨、脛骨或智慧齒,又或是用合成骨材料來補骨。術後,患者需要等待約4個月,讓補骨物料與周圍組織結合後,才開始植牙。
上顎竇增高術:
適用於上顎需要植牙,且骨量不足的情况:牙醫會因應不同的情况,通過手術將上顎竇提升,然後在竇腔內注入骨粉,以增加骨骼高度。患者需要等待約6個月,讓骨材料與上頜骨融合,才開始植牙。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