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不難在社交媒體或戶外廣告板上發現非本地的牙科診所廣告,當中以種牙(亦即植牙)推廣最為常見。惟植牙無法改善口腔健康根本問題,市民應理性分析商業廣告宣傳,並應尋求專業牙醫意見及接受適當治療。植牙是現代牙科修復缺牙的有效技術,能恢復咀嚼、發音與外觀。然而,植牙只能處理缺牙的「結果」——即牙齒缺失,但無法根治導致牙齒脫落的主因,如齲齒(俗稱「蛀牙」)與牙周病。如患者原有的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或健康問題未能改善,其他牙齒甚至新植牙也會面臨風險。
植牙非治本 個案:牙周病人未有根治牙齒脫落主因
由於內地與香港的植牙價格出現明顯落差,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醫患雙方可能更傾向選擇植牙而放棄牙齒保留治療(如牙周治療、根管治療等)。
但植牙能夠用多久?我曾遇過一名有牙周病史的患者,接受全口拔牙及植體固定牙橋(All on X)治療後,該患者既無法,也不懂得如何正確清潔牙橋,更不清楚植體需定期保養與維護,最終因植體反覆膿腫被確診種植體周圍炎。由於齒槽骨遭嚴重破壞,導致植體失敗,需接受更進一步且複雜的治療。植體品質、手術精度、假牙品質、病史、日常清潔及專業維護都會影響植體長期成功率。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