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氣功,古代稱為導引、吐納、禪坐等,與中醫同屬中國國粹。身為中醫的我,在而立之年開始接觸氣功,先後學習過易筋經、八段錦和達摩禪功;後來專注於達摩禪功,不經不覺已近半個世紀。我習慣晚上耍一遍達摩禪功,練完後渾身舒泰,晚間總是維持熟睡狀態,一覺醒來,神清氣爽。
中醫理論以陰陽為綱領。氣為陽,主動;血為陰,主靜。人體血液靠氣來推動,氣之不足或過多,都會致病。《素問.舉痛論》云:「百病生於氣也。」中醫經絡學說提出人體有經脈系統覆蓋全身,氣功就是透過特殊運氣方法、姿勢動作等,打通脈絡,加強氣血循環,提高抗病能力。
陰陽由對立到調和
武術與氣功同樣有益身心,但着重點不同,前者注重武術攻防反應,後者以自我修身養生為主。練武之人都必定知道,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也有一句老話: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達摩禪功是我的佛學老師果通法師傳授給我,這套功法代代相傳。達摩禪功以中醫學陰、陽作為萬物在矛盾中發展和變化為基礎的養生功法。陰、陽兩字包含對立概念,由對立逐漸邁向協調,猶如太極圖中兩儀互為制約,最終達至陰陽平衡,生理心理活動才能正常運作,正是達摩禪功目標所在。誠如《黃帝內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我整理功法內容,編成《達摩禪功初班講義》及進階班《達摩禪功真如班講稿》,兩份講義互為補充,完善地闡釋功法內容及奧義。其後開班授徒,薪火相傳,藉此幫助有緣者提升生命力,發掘潛能,增進智慧。
我曾在課堂上即席示範達摩禪功,讓學員揣摩領會。我放鬆身體,耍一遍後閉目禪定,調勻氣息。不久,就感受到體內氣機受功法牽引,內息自行運轉,循着經脈環繞全身,身體逐漸發熱,微微出汗。學員看到我全身有規律地微微顫動,全場鴉雀無聲,只聽到我坐着的椅子與地面因摩擦而生出「吱吱」聲。這情况持續約一兩分鐘,然後我慢慢收功,身體逐漸停止震動。調息過後,張開雙眼,氣定神閒。
氣血暢通 睡得安穩
氣功與其他運動一樣,若能夠每日堅持練習達摩禪功,身體健康會有明顯改善。我練功數十載,甚少生病;亦有學生告訴我,練功後鼻敏感症狀減輕,睡眠質素改善,食慾增加,甚至有人覺得臉部色斑皺紋也變淡。只要堅持練習,令全身氣血通暢,心腦血管等嚴重疾病也可望減少。
氣功流派甚多,各有特色。練氣又有分文火、武火之說。少林氣功例如鐵布衫、金鐘罩等氣硬功,強調提肛蓄勁,氣息吞吐強烈,感覺極具氣勢,武術感覺較強,屬武火鍛煉。太極氣功功法綿長,崇尚自然,如六字訣、八段錦、站樁等都是偏重養生,多屬文火鍛煉。
新手可從吐納學起
如果從未學過氣功,暫時又未打算拜師學習。不妨先學習基本吐納,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吐納二字其實饒有深意,先吐後納,呼盡才吸,而且要鼻呼鼻吸,同時舌尖輕抵上顎,切忌張口呼吸。每次呼吸要輕、慢、細、長,深度腹式呼吸比淺層胸式呼吸好;腹式呼吸又分順呼吸(吸氣時腹部脹大)及逆呼吸(吸氣時腹部收縮)兩種,用順呼吸或逆呼吸都沒關係,能夠吸得長、深、慢,持之以恆,身體會有很大改善,血壓、心率尤為明顯。
若每晚臨睡前,以深長腹式呼吸取代淺短肺式呼吸,可以減輕心臟負擔。另外,腹式呼吸可以幫助睡眠、紓緩情緒。我有病人經常失眠,教她改用腹式呼吸,配合中藥治療,睡眠大幅改善。
研習達摩禪功後,我能夠看到別人身上顯現的毫光,並可透過觀察病人毫光顏色及其強弱,以助臨牀辨證。而我教授達摩禪功逾30年,遇過不少「奇異」事情。有一次,一名學員閉眼練習時,轉動手掌結出手印,之後我問她手印有何意思,她滿臉疑惑說不知道自己結過手印。另有學生分享,練功時突然感到自己身體不斷膨脹,比籃球明星姚明還要高大。我時常告訴學員,在練功過程中,由於精神高度集中,可能因而觸發人體潛能,產生異常舉動或感覺。但所謂的特異功能,過去產生過很多非議,甚至被人利用作為騙財幌子,惹來不少批評。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對氣功發掘潛能這種說法抱持懷疑態度。
不執著潛能開發
我認為,氣功作為養生方法,講究練氣,以放鬆身心,調和氣血,延年益壽。至於潛能的開發,則毋須過於執著,亦不可強求,收穫多少因人而異;練習時日長短也十分重要,刻意追求,反而不妙。
亦有人說,練習氣功可能會走火入魔,後果嚴重。然而,日常運動如跑步、游泳、爬山等,也難保不會有意外發生,是否因噎廢食,裹足不前呢?我建議有興趣學習氣功的朋友,正式拜師學藝,接受專人指導,較為穩妥。
何樹勛
(中醫何樹勛行醫超過半世紀,踏進耄耋之年,繼續忙診症、做義工、打籃球、唱歌玩樂。親自執筆分享下半場樂活養生良方。)
文:何樹勛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