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及內科學系正研發噴鼻疫苗,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昨出席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時表示,將於今年11月招募100名健康及年輕人參與第一期臨牀研究,觀察首次接種、第28日、3個月及6個月的反應,以了解疫苗是否安全、有否副作用及是否有效。他引述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的D614G蛋白出現變異,其傳染力比起初高10倍,而患者感染後病徵輕微,較多隱形患者,因此個案追蹤有困難。另外,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本港有可能出現第四波疫情,要小心輸入個案。
港大噴鼻疫苗年底首期臨牀研究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及內科學系正研發噴鼻疫苗,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說如疫苗研發成功,市民將來或要每年噴一次,但相信對比打針,市民接受程度會較高。他續稱,免疫系統抑壓的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尤其長者的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率及併發症機率高,有長者用藥長達兩三周,但產生不到抗體,且病毒量高企,誘發原本的長期病導致病情惡化;而年輕人使用干擾素後三四天就康復並有抗體。然而,有抗體不代表終身免疫,外國有二次感染患者出現肺炎及器官衰竭。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孔繁毅:有研究指新冠病毒出現變異傳染力高10倍 多隱形患者
孔又稱,新冠病毒的D614G蛋白出現變異,引述有研究顯示其傳染力比起初高10倍,而患者感染後病徵輕微,較多隱形患者,因此個案追蹤有困難。他說未來疫情防控最重要是邊防,要求所有入境者接受兩次檢測,若病毒已滲入社區,可能隔一段時間已傳染到10多20人,甚至有個案找不到感染源頭。對於全面封關的意見,他認為封關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如能守住「第一關」,便有利其後的追蹤工作。
許樹昌:港小心輸入個案 防第四波疫情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表示,本港透過COVAX機制採購約35%香港人口的疫苗,餘下65%會由衛生署轄下科學委員會全球訂購,因不知道什麼疫苗最終會研發成功,故目前訂購3種不同科技製造的疫苗。他說初期會優先向長者、長期病患、醫護人員及前線人員接種,小童則要視乎疫苗能否完全防止感染。他估計部分今年底完成第三期臨牀研究的疫苗有望投產,預計香港可於明年4月至6月取得疫苗,2021年底至2022年初會為六七成市民接種。
許樹昌認為,本港有可能出現第四波疫情,要小心輸入個案,旅客來港前及抵港時均要驗病毒,倘若來自高危地區仍要檢疫14天;低風險地區的人則要醫學觀察。
專題系列文章
- 【痛症】 肩夾擊綜合徵?非肩痛元兇 運動重塑肌腱促進康復
- 阿茲海默症非無藥可醫 清除腦內元凶「類澱粉蛋白」延緩退化
- 健身瘦身要攝取蛋白質 小心高蛋白產品陷阱 增肌不成反致肥傷肝腎
- 血壓愈高腎功能愈壞成惡性循環 腎衰竭不可逆 腎病患者飲食遵5原則
- 公共交通座椅扶手隱藏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防護方法你要知
- 40+港人 7人有1人膀胱過度活躍 致突然尿急或尿失禁
- 【超加工食物】化學工序多超加工可致肥胖或慢性病 營養師教你智選健康食品
- 脊柱側彎 青春期可迅速惡化 3D打印矯形腰架輕便透氣 增穿戴依從性
- 【精神健康】開學了!關注孩子情緒 童年正向經驗7元素 助緩解逆境負面影響
- 婦女尿失禁|尿滲尷尬 年紀大無法控制肌肉?骨盆底肌肉運動4正確關鍵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