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連同上周六確診的3名N501Y患者,至昨共有9宗N501Y未知是否涉Omicron,衛生署稱9宗個案仍在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昨出席無綫電視《講清講楚》時,分析本港首11宗Omicron輸入個案,稱大部分人無病徵、少數有喉嚨痛,未有出現肺炎,平均留院10至17天,即使入院時病毒量高,數天後減少及檢測呈陰性出院,同時全部患者均毋須服食抗病毒藥物。不過他說上述患者大部分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另一未打針的年輕患者病毒量低及有抗體,相信已感染一段時間,故很快已可出院;與此同時,現時南非染疫入院者大部分均未打針,曾有長者出現嚴重情况需入院。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 vs Delta:傳染力、突變、潛伏期、嚴重程度 新冠病毒可停留體內逾200天不斷突變 專家:愛滋病、器官移植及抗癌者同屬高危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分析港首11宗Omicron輸入個案 患者大部分無病徵 無肺炎、少數喉嚨痛 許樹昌:打第三針增抗體
許樹昌按此分析,認為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一波疫情、特別是Omicron,接種兩劑疫苗甚至第三針有其必要,建議最快元旦後實施「疫苗氣泡」,即打針才可進入食肆,「過咗年點都要開始推行」。被問到會否擔心趕不及實施,他相信特區政府會考慮適當推行時機,自己則認為愈快愈好,並稱新加坡、澳洲及歐美多國已實施同類政策,而本港長者及免疫力不足等高危群組不少人未打第一針,認為如不用「疫苗氣泡」,本港接種率或持續停滯不前。
許又強調,即使近期多項研究顯示Omicron會減弱疫苗抗體水平,但疫苗仍能引發T細胞反應保護患者,而打第三針更可進一步提升抗體水平。他與中大團隊正研究接種第三針科興或復必泰對付Omicron的效果,料最快本周中期有結果。
增6輸入涉N501Y變異 年齡20至46 已接種疫苗
本港昨新增8宗輸入個案,6宗涉N501Y變異病毒株,未知是否涉Omicron,另外,初步確診少於10宗。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倡覓專門酒店讓Omicron地區抵港者檢疫,以及可派員上門為居家檢疫機組人員採樣。食衛局長陳肇始表示,運房局正與航空公司跟進確診機師個案。
新增6宗N501Y個案為4男2女,年齡介乎20至46歲,均已接種最少兩劑新冠疫苗,一人更已接種3劑國藥疫苗,當中一名46歲男機組人員上周五(17日)從意大利乘航班CP134抵港,在機場檢測呈陽性。餘下兩宗個案一宗涉L452R、一宗無變種。
連同上周六確診的3名N501Y患者,共有9宗N501Y未知是否涉Omicron,衛生署稱9宗個案仍在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另外,因應巴勒斯坦和烏克蘭發現Omicron個案,特區政府將兩個地區列入A組名單,本周三(22日)凌晨零時生效,僅完成接種疫苗並持認可紀錄港人方可登機回港,抵港後須於酒店強檢21天。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已接種兩劑科興人士注意:11月23日起可打第三針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9間公立醫院接種站地點、服務時間和預約(更新11月18日)
輝瑞:新冠病毒將於部分地區過渡成可控流行病 料疫情2024年才結束
此外,美國藥廠輝瑞(Pfizer)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要持續到2024年才結束;並又透露研究發現為2至4歲兒童接種較低劑量的疫苗後,免疫反應較預期弱。
輝瑞首席科學總監道斯頓(Mikael Dolsten)周五(17日)在一個投資者會議表示,輝瑞預計未來一或兩年內,新冠病毒會繼續在部分地區大流行(pandemic),但在一些地區將過渡成病例數字少而且可控的流行病(epidemic),到2024年新冠病毒將由全球大流行變成流行病。
另外,輝瑞指出,該公司在研究中為2至4歲兒童接種劑量低的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不及年紀較大的兒童,現階段改為研究分3劑接種,但強調這不會影響2022年第二季尋求緊急授權的目標。
(路透社)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