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癌症由細胞內致癌基因引起,特定基因變異可能導致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繼而不受控制地分裂,成幾何級數繁殖,形成腫瘤。近年精準醫療發展,針對不同基因突變(又稱「靶點」)的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不斷推陳出新,精準打擊癌細胞,提高存活率的同時,更能夠減少治療副作用,癌症治療進入全新領域。然而,如何知道癌細胞究竟帶有哪些靶點?醫生怎樣決定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呢?答案是基因檢測。

癌症基因檢測:抽取腫瘤樣本 vs. 抽血檢驗
近年,全球基因檢測公司急促發展,為病人提供的基因檢測選擇多不勝數。但哪一種基因檢測最適合病人,哪個時間點需要基因檢測,主要是按醫生對病人病情的了解、所屬癌症基因變化等因素而定,但病人亦有必要對基因檢測的類別、機理和檢測目的有概念,才能消除不必要疑慮。
腫瘤基因檢測有兩種:手術切取腫瘤組織/抽針取腫瘤樣本,又或者抽血獲取腫瘤組織在血液游走的證據。如果要用腫瘤樣本做測試,必須在化驗室切片,為期1至2周化驗工程(未計樣本送到化驗室前的採樣流程),一般需要3至4周才有結果。倘若切片數目不足,病人可能要重新接受手術或抽針;相反,抽血就比較方便,透過液態活組織檢驗,病人可在1至2周得到報告。雖然檢測腫瘤樣本最為直接,但血液其實也帶有從癌細胞剝落的游離基因,所以只要有足夠血液樣本,同樣能驗出靶點。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