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疣(warts)是一種常見皮膚病,主要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而起,患者的皮膚會出現啡黃色或肉色的凸起顆粒或硬塊。(編按:HPV病毒無處不在,如何減低感染疣的風險呢?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有用嗎?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天氣炎熱,哪些活動或身邊哪些地方要特別留意容易被傳染呢?以下5個傳染途徑要留意,勿因此誤交「損疣」。)
皮膚疣:HPV病毒愛溫暖潮濕 5個傳染途徑要留意
治療疣有多種方法。例如在感染初期可用含水楊酸成分的外用藥水,一般要使用最少幾個月才見效;其次是冷凍治療,也是現時最常用方法,利用零下196℃低溫液態氮將皮膚上的疣殺死。若想精準地把疣除掉,則可用激光治療,有機會一次便治癒,且通常不會留有疤痕。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利弊,病人應先向醫生詳細了解。而在微生物及感染學的角度,最重要是避免感染疣這種皮膚病。
HPV病毒至今已發現超過150種,而會引起皮膚疣的HPV大多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滋長,可透過接觸患者的皮膚患處,或接觸帶有HPV病毒的物件而傳播,一旦接觸的人士免疫力較弱或皮膚有傷口,便較容易受到感染。夏天將至,列舉幾個我們身邊的傳染途徑,希望大家不要「誤交損疣」: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