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知多啲:病情百變 罵人有藥醫

分享此內容:

認知障礙症是長期病,病人不單無記性。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表示,認知障礙症病情常有變化,最常見是疑神疑鬼及抑鬱,病人會猜度及虛構事情,如虛構家人對他不好,以及經常罵人,甚至罵走照顧者。

佘達明表示,脾氣暴躁,性情難以控制,常在公眾地方罵人等徵狀,較常見於前額葉退化的認知障礙症患者;而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患者則較多出現抑鬱徵狀,會以兇惡及罵人的方式展現出來,建議照顧者不要帶患者到易被激怒的場合,醫生亦會為患者提供藥物控制情緒,讓他覺得世界美好,減少罵人。

勿講道理 分散患者注意力

患者會因經常忘記而重複某些行為,例如每天都到藥房買一支洗頭水。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照顧者要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不要指摘或否定患者的行為,例如不要質問他為何重複購買洗頭水,而是要分散其注意力或自行處理多買回來的物品,這會簡單得多。佘達明亦指出,照顧者不能對患者說之以理,甚至要「揜住良心」稱讚患者的重複行為,對患者說正面說話,像教小朋友般,因患者通常難以被說服,一旦雙方爭拗,關係惡化,恐會引發暴力事件。

因此,照顧者態度十分重要,除了提點病人每天服用不同藥物,亦要理解病人各種「不合作」的行為。若患者感到被嫌棄,情緒受影響,更不利病情。照顧者需調適心情,明白長期病患需常年無休給予照顧,難以休息。

佘達明提醒,照顧者要與醫生保持聯絡,雖然記性差不能治癒,但抑鬱症及罵人是可以治療。不過,照顧者要緊記,藥物不是即時見效,需要時間讓患者的腦部吸收,藥物分量亦要慢慢調校,以看看有否副作用,才可有效消除徵狀及併發症。

戴GPS手表 減走失風險

另外,佘達明表示,照顧者宜為患者準備隨身卡片,寫有患者名稱及其親人的聯絡方法,萬一患者遇意外也較易讓警察找到;亦可讓患者佩戴備有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手表,必要時偵測患者身處位置,減少走失風險。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知多啲:病情百變 罵人有藥醫
明報製圖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