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不少市民、病人、醫護人員均以為,所有粉紅色消毒藥水都可以洗傷口,事實原來並非如此。香港市面上有數款含氯己定的消毒藥水,被驗出對洋葱伯克氏菌、無色桿菌及羅爾斯頓氏菌呈陽性反應。
其實早在2014至15年,韓國亦發生粉紅色消毒藥水受污染事件。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估計,韓國該次事件是生產過程中最後消毒階段有失誤,導致未能完全殺死消毒藥水內的細菌。「環境、空氣、水源、包裝過程都會有細菌,若消毒藥水未經最後的高溫消毒程序,一定含有細菌。」未經高溫消毒的消毒藥水,不宜用於清洗傷口,只能用於消毒沒有傷口的皮膚表面或消毒用具。
用於洗傷口 須經高溫殺菌
香港現時法例,只要求高濃度或用於洗傷口的消毒藥水才需要註冊。而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條例),濃度低於2%的氯己定消毒藥水,無醫療聲稱及沒有標明可用於破損皮膚,便不歸類為藥劑製品,毋須註冊或接受監管。
「本港生產商利用法例漏洞,生產不可用於洗傷口的消毒藥水,供應巿場。如果要用來洗傷口,所有消毒藥水必須經過高溫程序殺菌。」崔俊明解釋,很多人以為消毒藥水本身能夠消毒,但其實有些細菌可以在消毒藥水中生存,例如洋葱伯克氏菌,因此消毒藥水一樣要用高溫消毒。
香港法例容許毋須註冊的消毒藥水在市場出售,不受衛生署監管。崔俊明認為有改善的地方。第一、洗傷口用途的消毒藥水需要註冊;第二、任何消毒藥水包裝上需寫明可否洗傷口。他建議市民購買有香港註冊編號的消毒藥水,編號由「HK-」及5位數字組成,並留意產品包裝上有無「Sterile」字眼,意思即是已消毒,可用於體內或傷口的清潔。
相關文章:消毒藥水未必消毒 洗傷口搵乜「水」?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