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子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關係密切,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指出,HPV經由性接觸傳播到子宮頸時,令子宮頸細胞變化而導致癌症。有多個性伴侶或過早有性行為,曾經感染性病,免疫能力低如愛滋病或其他免疫系統病症、吸煙等,都是患上子宮頸癌的高危因素。
疫苗減九成罹患風險
子宮頸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包括不正常陰道出血,例如月經中間或行房後出血,以及異常的陰道分泌。後期的病徵包括:骨痛、背痛、盆腔痛、雙腳水腫、大小便困難等。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建議女士,甚至是男士接受子宮頸癌疫苗注射,令身體對HPV產生抗體。現時市面上最流行的是9價子宮頸癌疫苗,「9價」是9合1的意思,可預防9種不同型號的HPV,從而減低近九成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同時亦能預防陰道癌、陰唇癌、肛門癌和生殖器官濕疣。
張天怡補充,除了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外,有大型研究顯示,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又稱為柏氏抹片檢查),能夠減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透過定期抹片檢查,可及早發現子宮頸病變,阻止癌症形成。年齡介乎25至64歲和有性接觸的女性,應接受抹片檢查,如果連續2次結果正常,建議每隔2至3年再作檢查。65歲以上而從未接受過抹片檢查的女性亦可以接受檢驗。
專題系列文章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 【基孔肯雅熱】曾祈殷:約3成半患者發病首星期病徵輕微或未察覺 勿輕視長期後遺症
- 慎防基孔肯亞熱 「疫區」返港噴蚊怕水14日防潛伏期傳播
- 基孔肯亞熱多地爆發 衛健委:可母嬰傳播 暫無疫苗
- 不用日行一萬步?研究:日行7000步可降25%心血管病、38%認知障礙風險
- 【致敏食物】研究:鑑定11種蟹致敏原 首發現皇帝蟹獨有MDH 冀免不必要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