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項由多國學者做的研究發現,在超聲波掃描頸部中發現血管脈搏較強烈的人,10年後有較高機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問題,而認知能力下降是腦退化的首項徵狀之一。學者期望研究結果能提供新方法去分辨人們患腦退化的風險,得以及早治療或從生活習慣入手應對疾病。
研究在2002年展開,共有3191名受試者。研究員用超聲波儀器掃描受試者頸部5分鐘,觀察負責向大腦供血的血管脈搏。其後15年追蹤調查中,研究員監察受試者的記憶和解難能力。
結果發現,在測試裏脈搏最強烈的25%人,往後10年會多一半機會出現認知能力加速退化的問題。認知衰退是出現腦退化的特徵之一,但兩者沒有必然因果關係。研究人員推測,頸部脈搏愈強烈,顯示腦部的細小血管有愈大機會出血受損,即有小中風。
盼助及早診治 防患未然
研究人員希望透過監測頸部脈搏,未來可助及早斷定及診治腦退化病症。主責上述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UCL)學者奇薩(Scott Chiesa)說:「腦退化是(大腦)受損多年後的結果,人們有腦退化時用任何方法(治療)都已經太遲。」過去有證據顯示控制血壓和膽固醇、健康飲食、恆常運動和不吸煙都有助遏止腦退化。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