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昨新增至少108宗新冠病毒確診,再創單日新高。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召開高層會議,提出收緊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強制戴口罩範圍由公共交通工具擴至「室內公共場所」,涵蓋商場、街市、商舖等;禁食肆晚市堂食延長7天,部分公務員會留家工作等。林鄭呼籲市民忍耐,稱疫情一旦惡化,必會再收緊措施,又引外國例子,表示極致可以是「禁足令」,不准市民外出。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措施未滿一周「加辣」引外國例子稱可禁外出
林鄭月娥昨聯同多名政策局長召開記者會,宣布收緊防疫措施。她表示疫情未有受控迹象,「這一波疫情更嚴峻,可以說更棘手」,涉及群組較以往多,性質亦很不同,需迅速應變,已等不及檢視上周實施的措施是否起作用,故昨日再公布新增措施。原定明日(21日)屆滿的防疫措施,包括4人為上限的限聚令,酒吧、美容院等12類處所停業和食肆禁止晚市堂食,會延長多7天至下周二(28日)。她透露曾考慮禁止食肆早餐及午餐堂食,惟與市民一般日常生活有太大落差,未有推行。
同樣在上周三推行的公共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措施,會擴至所有室內公共場所。林鄭月娥表示,行政會議將召開特別會議處理法律程序,律政司正研究透過修改早前訂立的新法例599I,即在公共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的條例,還是另立新法例。
管室內公共地方不管室外 陳肇始:戶外運動難戴罩
被問到強制戴口罩為何只規管室內,不伸延戶外,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市民在室外做運動較難戴口罩,故政府先訂立法例強制室內公共地方戴口罩。
行會成員湯家驊表示,律政司仍在草擬新法例,料日內會召開行政會議特別會議審議。湯又稱,公共場所定義主要針對人流聚集地方,例如街市及商場等,相信是因為戶外空氣較流通,才未涵蓋室外。至於罰則,他相信應與現有戴口罩令一致,即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
對於上周三生效的防疫措施未滿一周便「加碼」,林鄭月娥解釋,政府推行防疫措施要看形勢迅速應變,並不等於上一步「行得少或行錯,而是要不斷檢視情况來進行,若未來疫情惡化,政府還會『出招』」。她又表示,出招到什麼地步,都很難說, 「但如果你環顧世界很多城市,其實出招可以是禁足令,大家不准外出,其實香港6個多月來都毋須採用這個措施,就是保着香港大部分市民還有一點正常的生活」。
梁子超質疑強制戴罩效用 餐飲協會籲訂指引免糾紛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強制戴口罩對紓緩疫情作用有限,他說口罩覆蓋率超過九成,過去兩周社區仍有大爆發,反映強制公共場所戴口罩作用有限;他認為香港人口密度甚高,即使全民戴口罩仍有傳播風險,「戴了口罩並非天下無敵」。他認為現時盡可能減少人流聚集才有望穩定疫情,呼籲市民外出前停下來想一想,如無必要應盡量避免外出,認為疫情現時仍未失控,未來兩星期市民能否配合政府及專家呼籲,是疫情的關鍵。
對於政府強制市民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食肆員工並非執法人員,店主亦不想員工與市民因戴口罩問題起衝突,期望政府制訂清晰指引,讓食肆參考。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