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昨新增至少108宗新冠病毒確診,再創單日新高。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召開高層會議,提出收緊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強制戴口罩範圍由公共交通工具擴至「室內公共場所」,涵蓋商場、街市、商舖等;禁食肆晚市堂食延長7天,部分公務員會留家工作等。林鄭呼籲市民忍耐,稱疫情一旦惡化,必會再收緊措施,又引外國例子,表示極致可以是「禁足令」,不准市民外出。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措施未滿一周「加辣」引外國例子稱可禁外出
林鄭月娥昨聯同多名政策局長召開記者會,宣布收緊防疫措施。她表示疫情未有受控迹象,「這一波疫情更嚴峻,可以說更棘手」,涉及群組較以往多,性質亦很不同,需迅速應變,已等不及檢視上周實施的措施是否起作用,故昨日再公布新增措施。原定明日(21日)屆滿的防疫措施,包括4人為上限的限聚令,酒吧、美容院等12類處所停業和食肆禁止晚市堂食,會延長多7天至下周二(28日)。她透露曾考慮禁止食肆早餐及午餐堂食,惟與市民一般日常生活有太大落差,未有推行。
同樣在上周三推行的公共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措施,會擴至所有室內公共場所。林鄭月娥表示,行政會議將召開特別會議處理法律程序,律政司正研究透過修改早前訂立的新法例599I,即在公共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的條例,還是另立新法例。
管室內公共地方不管室外 陳肇始:戶外運動難戴罩
被問到強制戴口罩為何只規管室內,不伸延戶外,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市民在室外做運動較難戴口罩,故政府先訂立法例強制室內公共地方戴口罩。
行會成員湯家驊表示,律政司仍在草擬新法例,料日內會召開行政會議特別會議審議。湯又稱,公共場所定義主要針對人流聚集地方,例如街市及商場等,相信是因為戶外空氣較流通,才未涵蓋室外。至於罰則,他相信應與現有戴口罩令一致,即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
對於上周三生效的防疫措施未滿一周便「加碼」,林鄭月娥解釋,政府推行防疫措施要看形勢迅速應變,並不等於上一步「行得少或行錯,而是要不斷檢視情况來進行,若未來疫情惡化,政府還會『出招』」。她又表示,出招到什麼地步,都很難說, 「但如果你環顧世界很多城市,其實出招可以是禁足令,大家不准外出,其實香港6個多月來都毋須採用這個措施,就是保着香港大部分市民還有一點正常的生活」。
梁子超質疑強制戴罩效用 餐飲協會籲訂指引免糾紛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強制戴口罩對紓緩疫情作用有限,他說口罩覆蓋率超過九成,過去兩周社區仍有大爆發,反映強制公共場所戴口罩作用有限;他認為香港人口密度甚高,即使全民戴口罩仍有傳播風險,「戴了口罩並非天下無敵」。他認為現時盡可能減少人流聚集才有望穩定疫情,呼籲市民外出前停下來想一想,如無必要應盡量避免外出,認為疫情現時仍未失控,未來兩星期市民能否配合政府及專家呼籲,是疫情的關鍵。
對於政府強制市民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食肆員工並非執法人員,店主亦不想員工與市民因戴口罩問題起衝突,期望政府制訂清晰指引,讓食肆參考。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