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周寄雯(受訪者提供)
14種高危HPV 16、18型「最惡」
HPV有超過150種不同類型,但並非每種類型都會引致子宮頸癌。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招彥燾指出,HPV是很常見的病毒,大多數患者感染後並沒有任何徵狀,也可靠自身免疫力消除,但萬一沾上「高危」類型,就不能掉以輕心,「可導致子宮頸癌的高危HPV有14種,其中約75%個案由HPV 16或18型所引致,因此婦女若發現子宮頸帶有這兩個『最惡』的HPV型號,就建議馬上做陰道鏡檢查,抽取組織詳細化驗」。
子宮頸受HPV感染後,細胞可能會受損害,產生病變,甚至慢慢發展成為癌症,因此,醫學界一直呼籲,所有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該定期作子宮頸篩查,以「早發現,早介入」的手段,去應對這個本港女性第八號殺手!一直以來,柏氏抹片檢查都是預防子宮頸癌的第一道防線,惟在2021年,WHO建議,把HPV DNA檢測改為首選篩查方法,而本港衛生署在2023年4月,作出相同修訂。究竟兩者有何分別呢?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驗DNA可較早期預測病變機率
周寄雯解釋,在採樣程序上,兩者是一樣,使用窺器(鴨嘴鉗)採集子宮頸細胞樣本,只是檢驗方式不同,「柏氏抹片是把採集到的樣本,透過顯微鏡去辨別細胞形態,觀察有否異常或病變;HPV DNA檢測,就偵測細胞是否有高風險類型HPV的存在」。不少國際大型研究均指出,HPV DNA檢測有較高靈敏度,能於較早期預測到婦女子宮頸出現高度病變的機率。
招彥燾亦表示,柏氏抹片採樣後,主要靠技術人員借助顯微鏡目測細胞是否有病變,有可能出現人為偏差;但以PCR(聚合酶鏈反應)方法測定子宮頸拭子中是否存在HPV DNA,整個過程都由機器操作,準確度較有保證。
柏氏抹片和傳統HPV DNA檢查,都要用「鴨嘴鉗」採集子宮頸細胞樣本。(anastas_@iStockphoto)
25至29歲易假陽性 宜做抹片
自2023年4月起,衛生署已為使用其子宮頸癌篩查服務的30至64歲婦女,採用HPV DNA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人士,建議每5年再檢測;至於25至29歲的婦女,由於出現短暫感染HPV的比率較高,若使用HPV DNA檢測,較大可能出現假陽性,為免引來不必要的恐慌或過度治療,因此會維持做柏氏抹片的細胞檢驗,若連續2年檢驗結果皆正常(陰性),其後可每3年接受一次篩查。
至於私營醫療市場,周寄雯指,礙於成本問題,暫時並非所有醫生都跟隨政府做法,「現在做柏氏抹片細胞檢驗,大部分化驗室收費是介乎300至400元;但如果是HPV DNA檢測,就要800至1200元,兩者相距甚大,所以都要給病人提供選擇。事實上,不少女士都寧願選擇頻密做柏氏抹片,即使結果正常,她們都會每年檢查一次」。
通過專利技術,能把尿液樣本中的HPV DNA 集中一起,容易被提取檢驗。(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逾八成陰莖癌和HPV有關 保護伴侶定期檢測
衛生署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顯示,有47.9%的25至64歲女士未曾或沒有接受定期子宮頸普查,當中原因包括「怕尷尬」、「怕痛或不適」,因此使用同樣經子宮頸採樣的HPV DNA檢測方法,未必能鼓勵她們恆常做檢查。但假如單靠一泡尿就可揪出病灶的話,或許吸引力便會大增!
相關閲讀:【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尿液檢測包自助採樣 準確度98.1% 男女適用
身兼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生物科技公司創辦人的招彥燾,最近便推出全球首個以尿液DNA濃縮專利技術檢測HPV的檢測包,突破傳統HPV DNA檢測要採集細胞樣本的局限,可惠及男士。「其實透過性接觸,男女感染HPV的機率相若,說的不單是男士有可能把可致癌的HPV傳染給女方,增加伴侶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研究亦指出,超過八成陰莖癌,以及五成以上肛門癌、口咽癌,都和HPV有關,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及伴侶,男士都應該定期做檢測。」
HPV尿液檢測操作簡易,只要掃描檢測包上的專屬二維碼,填妥資料,然後把頭段小便注入採樣瓶,加入檢測包提供的保存液,密封後,便可交回指定收集點或聯絡專人上門收集樣本,5個工作天內可獲報告。招彥燾稱,樣本送到化驗室後,會利用他們的核心技術,把尿液中的HPV高效濃縮出來,再作基因排序,「我們可一次全面檢測27種HPV,包括14種高危和13種低危病毒,準確度達98.1%」。他透露,HPV尿液檢測包零售價現為1280港元,期望產品在市場普及化後,價格有下調空間。
文:沈雅詩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