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者跌倒原因有很多,如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或在不安全環境下絆倒,肌少症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有研究發現,在香港社區居住年齡65歲或以上長者中,肌少症患病率為9%;而不論男或女性,肌少症發病率都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編按:想知道肌少症能否靠做運動及攝取足夠蛋白質來預防?想自我檢測有否患上肌少症,可以小腿圍測量法來自我檢測。首先雙腳着地,讓大腿跟小腿成90度角……)
肌少症成因多 年齡增肌肉易流失 阻力運動攝取足夠蛋白質可預防
肌少症是老年綜合徵,特徵為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及肌肉功能下降。導致肌少症原因有很多,例如營養不足、慢性疾病、缺乏運動、長期臥牀等。隨年齡增長,肌肉量難免會流失,有研究指出中老年人每隔10年會流失近兩成肌量肉,但肌少症能靠做運動及攝取足夠蛋白質來預防。
阻力運動能增加肌肉力量、肌肉大小,以及強化骨頭、韌帶和肌腱,對整體健康都有益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老人應該每周兩天或以上做中等或更高強度運動,針對主要肌群的肌力訓練(如腿部、背部、胸部、手臂和肩膀等)。
另外,建議長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攝取1至1.2克蛋白質,以確保身體有足夠原材料生長肌肉。此外,鈣質和維他命D對加強骨骼肌肉也很重要。建議長者可多做戶外運動幫助身體攝取維他命D;多吃深綠色蔬菜、豆製品及乳製品,也能幫助身體攝取鈣質。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