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於腳傷關係,2017年尾有數個月不能運動。放下拐杖四星期後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日本本州熊野古道行山。雖然不算是什麼艱辛之旅,但是旅程真的感到很吃力,只達平常一半的運動量便覺氣喘。原來缺乏一段較長時間的身體鍛煉,體能上可以有很大的倒退。
常常聽人說帶氧運動訓練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然而相對於心臟的效益,運動對於肺功能的增長是頗為有限。肺部功能在成年後大概二三十歲開始便會隨着年齡增加而慢慢退減,如果本身有吸煙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話,功能的下降會更顯著。但是由於正常人的肺功能有頗大的後備空間,因此除非是需要突然接受很大的體能挑戰,又或者肺功能下降至一個嚴重水平,否則一個平常很少勞動的人是不會察覺的。當然,運動能力除了取決於心肺功能外,肌肉力量、關節功能、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態等因素都會有相當影響。
話雖如此,運動訓練對於慢性呼吸系統毛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來說,還是十分有用,亦是肺部復康治療十分重要的一環。除了幫助維持甚至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外,還可以改善病人的氣喘感覺,以及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和質素等的好處。其實,除了心肺功能外,適當和適量的運動還有鍛煉肌肉能量、改善關節僵硬和身體平衡等功效,因此醫生一般都會鼓勵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作適量的運動。此外,維持適量的活躍生活,亦可以令病人與朋友、社會保持聯繫,提升生活質素。
病人避免在污濁、寒冷環境運動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