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願意放下成見了解中醫的西醫並不多,能夠身體力行在臨牀上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更是少數,毋懼體制障礙、大力推動同業把中醫融合於原來的治療方案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而曾任醫管局總裁的黃譚智媛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她退休前已在醫管局推行不少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政策,退休後更是不遺餘力,務求令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專業及大眾層面也得以普及。
跌打體現科學智慧
黃譚智媛教授多年來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投入不少心力,因她深信中醫藥在治療疾病上有其過人之處。她記得她的爸爸某次因骨折看跌打,跌打師傅除了以夾板替爸爸固定受傷位置外,還吩咐他回家後,以傷肢提起盛滿了水的水桶然後打圈。小時候的她對跌打師傅竟然不是要求受傷的爸爸多作休息,而是活動傷肢感到好奇,而且她的爸爸也確實迅速痊癒,回復活動能力。後來當她成為醫學生,涉獵有關骨折治療時,才恍然發現當年跌打師傅的醫囑,既能產生牽引作用(traction)來校準骨折患處接駁的位置,又可幫助肌肉及關節保持適當活動,減少肌肉萎縮,毋須待骨折位置完全癒合後才開始物理治療等復康運動,較傳統西醫要求骨折患者先行休息六星期才活動的建議,更能夠保存患者的活動能力,令她對中醫建立了一份理性的信任。
氣功配合中藥緩病情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