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每年有約400多宗膀胱癌新症,近年醫學界發現「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較傳統手術復發率低,惟操作較複雜,亦較易切穿膀胱壁,導致一直未普及。中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以新研發的港產機械人,讓醫生手握兩支控制筆,遙距控制內鏡機械臂,猶如雙手一般做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去年12月完成全球首例手術,至今共完成8宗。
港產內鏡機械人切膀胱瘤 全球首創
新引入的「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郭嘉威及團隊研發,可套用於現行醫院內鏡系統。內鏡配備兩隻柔軟而細小機械臂,直徑只有2.8至3.5毫米,兩隻機械臂可鉗起組織及切除腫瘤。
兩「筆」遙控 風險減切瘤更乾淨
醫生利用兩支筆狀操作桿,遙距控制內鏡機械臂,相較透過內視鏡配合電刀,於狹窄空間前後移動,新方法有如「多一隻手」做手術,可減少手術期間錯誤切入腫瘤和切穿膀胱壁的風險,切除腫瘤後表面亦更光滑。
中大去年曾公布使用「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下膀胱腫瘤復發率減少四成。中大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透露,主要公院均有數名醫生掌握新手術,惟當年進行多中心研究後,部分公院因人手或臨牀原因復用傳統手術。

稱更易熟習技巧 暫完成8宗
趙家鋒稱,腫瘤切除講求手術精準度,以往醫生需完成30至50宗整塊切除術才能熟練技巧,亦預計八九成醫生因憂風險均不採用該手術。透過機械人輔助,他完成一個多小時學習已能掌握手術過程,預料醫生做數宗病例已能熟練技巧。
中大去年12月至今使用上述內鏡手術機械人輔助整塊切除術,共做8宗臨牀試驗手術,首6宗均沒顯著併發症,病人一兩天後可回家,最新的兩宗尚待觀察。中大期望可完成10宗手術,再進入下階段研究。
相關閲讀:膀胱癌徵兆:尿頻、尿急甚或尿血 晚期患者化療失效可用標靶藥
可套用於現有醫院內鏡系統
郭嘉威表示,機械人採開放式設計,方便醫生需要時調整內鏡角度,亦可應用於現有醫院內鏡系統,令研發成本降低。他說,市場上手術機械人主要針對腹腔鏡及骨科,今次首次與泌尿科合作,會繼續研發電刀、鉗型等機械人,相信用途廣泛,亦希望開發具縫針用途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