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 vs Delta:傳染力、突變、潛伏期、嚴重程度 新冠病毒可停留體內逾200天不斷突變 專家:愛滋病、器官移植及抗癌者同屬高危
英Omicron恐月底前破100萬宗 疫情警報升至第4級 約翰遜公布18歲以上者提前打加強劑
英國上周五(10日)新增58,194宗新型冠狀病毒個案,是今年1月9日以來最多,其中感染Omicron變異株者較前一天倍增。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警告,若此趨勢持續,本月底當地Omicron病例將增至超過100萬宗。UKHSA向衛生大臣提交文件,敦促政府在12月18日前實施嚴格的全國防疫措施,避免住院人數超過去年冬季高峰。
英國衛生與社會保健部(DHSC)周日發表公告說,英國新冠疫情警報級別由3級升至4級,以應對Omicron在該國快速傳播。英國設立的新冠疫情警報系統共分5級,級別愈高意味政府需採取愈嚴格的防疫措施,而第4級是指「病毒傳染性高或正快速上升」。對上一次新冠疫情警報級別處於4級是在今年2月至5月。
英國新冠疫情嚴峻,不少倫敦市民外出均佩戴口罩。(法新社)
感染若持續 Omicron超越Delta成全國主流病毒株 每日逾10萬人確診
兩星期前才在英國首次發現的Omicron在當地迅速蔓延,上周五新增448宗個案,較前一天的249宗增近一倍。UKHSA表示,若感染趨勢持續,本月中Omicron將佔英國新增病例一半以上,超越Delta成為全國主流病毒株,到月底前更會突破100萬,每日有超過10萬人確診。《衛報》取得UKHSA上周給予衛生大臣賈偉德的文件,指在連串合理情况下,若Omicron個案在2.5日內倍增,政府有需要在本月18日或之前實施嚴格的全國防疫措施,就算是5日內才倍增,也要在本月內採取嚴格措施。
該局還做了首項疫苗針對Omicron的真實環境研究,分析了581宗感染Omicron個案,發現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在預防出現有症狀感染的效力較Delta低很多,但加強劑可令保護力大升至70至75%。
約翰遜預警「Omicron海嘯」
鑑於英國Omicron個案持續激增,英格蘭、北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4名首席醫療官和英格蘭國民保健署國家醫療總監波伊斯(Stephen Powis)周日發表聯合聲明說,初步證據顯示,Omicron的傳播速度比Delta快得多,疫苗針對Omicron有症狀感染的保護效力有所降低,未來幾周Omicron致病嚴重程度的數據將變得更清晰,但目前Omicron個案中已出現住院病例,且數量預計會快速增加。
約翰遜同晚發表電視講話,表示「毫無疑問Omicron海嘯正來臨」,「恐怕現在正面對與新變種病毒株Omicron戰鬥的危急關頭」。他表示,兩劑疫苗明顯不足以提供所需要的保護力,若未打加強劑的民眾成了防疫缺口,國民保健署將難以應對住院人數增加的情况,因此決定啟動「Omicron緊急加強劑國家任務」,由原本打算下月底前才開始為英格蘭地區的成年人接種加強劑,提早一個月至本月展開,18歲以上者只要在接種第二劑後3個月起,都可接種加強劑,周一起部分地區開始容許民眾前往「補針」。當局預計每日接種劑量將提高至100萬劑,打破該國紀錄。為了加速達標,約翰遜稱將出動42支軍事規劃小組協助,並開設新的疫苗接種站,診所開放時間亦會延長。
另外,以色列周日宣布,因擔憂Omicron擴散,決定把英國、丹麥和比利時列入禁止以色列人前往的「紅色」名單,周三(15日)起生效。
全球多國都開始為民眾接種疫苗加強劑。美國美國總統首席醫學顧問福奇周日表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接種3劑新冠疫苗是「最佳防護」,但注射兩劑BioNTech-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或一劑強生疫苗,仍是美國政府界定的完整接種。
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新冠疫苗中心外,昨有民眾排隊接種加強劑。(路透社)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第三針優先組別注意接種安排及出示證明要求 許樹昌引述土耳其數據:轉復必泰抗體升46倍 續打科興1.7倍
英研究:打輝瑞加強劑可提升Omicron保護力至75%
此外,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只打了兩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不足以防範Omicron,但接種輝瑞疫苗加強劑後,針對新冠輕症的保護力上升到70%至75%。
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Omicron浪潮正來臨,擔心現時兩針新冠疫苗保護力不足。(路透社)
英國衛生安全局分析當地581宗Omicron病例,發現即使已接種兩劑輝瑞或阿斯利康疫苗,對Omicron的保護力低於另一變種病毒株Delta,但接種輝瑞疫苗加強劑後,對Omicron的保護力有所上升,頭兩針打阿斯利康疫苗者的保護力會升至70%,頭兩針打輝瑞疫苗者則會升至75%。
衛生安全局指出,現時英國的Omicron個案每2至3日便增加1倍,傳播力遠超Delta;若此趨勢持續,Omicron本月中會成為英國主流新冠病毒株,實際感染率更可能於本月底增至100萬宗。
(BBC/衛報/路透社/法新社/金融時報)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