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在醫學期刊《刺血針》發表文章,團隊在1月22日至2月12日追蹤本港23名確診者,年齡由37至75歲,發現患者深喉唾液病毒量在病發後首周內最高,容易快速擴散造成社區傳播,建議對高危者採取感染控制措施,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目前共10名18歲以下者確診,情况穩定。早前部分兒童發燒及肺炎相對嚴重,經兒科及傳染病科醫生平衡風險後,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理想並已退燒。
加17負壓病牀7病房
醫管局昨加開用作隔離確診患者的負壓設施,增加17張病牀及7間病房,佔用率維持約五成及七成,至昨日有4人危殆需用呼吸機。何婉霞表示,不擔心呼吸機供不應求,但危殆病人需入住有負壓設施的深切治療部,對負壓病房需求構成壓力。此外,醫管局正與私家醫院商討分流病人,除了部分新生嬰兒黃疸的治療,另有預約剖腹產子、電療、癌症手術、骨折手術等。
專題系列文章
- 佛山爆基孔肯雅熱 世衛發警告免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可致嚴重關節炎、心臟病
- 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中暑症狀有迹可尋 初期熱衰竭大量出汗、頭痛、惡心處理須及時 免體溫續升
- 中西藥合用改善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慢性炎症反應 港大:具協同療效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