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本港新冠病毒檢測數目太少是現時「最大的失誤」,有理由相信社區仍有很多隱形傳播鏈,他稱人體在夏天的免疫反應會較輕微、甚至染疫後可自行痊癒,好處是增加群體免疫,但亦會有人因感染而情况惡化,例如34歲蔬果包裝女工。
袁國勇強調,要盡快增加檢測量,一旦出現一個超級傳播者,情况就一發不可收拾,例如2003年SARS爆發時淘大花園事件,一日可以有數百人感染,隨時可再傳至數千人。
陳肇始:難持久維持零感染
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本港一直堅持入境限制、圍堵及實行社交距離三大原則及策略,早前疫情大致穩定,只有零星輸入個案,但近日出現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認為市民不能鬆懈。她說,社會要適應疫情的新常態,相信病毒不能徹底消滅,難以持久維持零感染,預料社區日後可能會再有小型爆發或零星個案,對於防疫措施,會繼續留意疫情發展,採取「張弛有道」的策略。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長者吞嚥困難 即食軟餐減營養不良風險 助照顧者減壓
- 脊柱側彎 青春期可迅速惡化 3D打印矯形腰架輕便透氣 增穿戴依從性
- 【女性常見癌症】乳腺癌術後常見併發症 淋巴水腫可數年後發生 治療方法知多啲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過分倚賴AI「養懶」大腦 削弱學生執行能力?4招應對方法
- 八成強直性脊椎炎患者 30歲前首現病徵 水療助改善
- 【精神健康】開學了!關注孩子情緒 童年正向經驗7元素 助緩解逆境負面影響
- 眼濕濕淚水太多非眼淺!或淚管閉塞致持續流淚小心淚囊發炎感染影響視力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