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工與阿泉、李太及李先生訂立了以下的輔導目標:
兒子方面:
- 向內發展:在家庭和學習中承擔應付的責任,提升自我效能、正向情緒和自我關懷
- 向外發展: 強化人際關係,在學校和服務中心參與合適的社交活動,學習良好的社交技巧
學習責任「歸還」兒子
母親方面:
- 學習放手將學習的責任歸還兒子,從旁擔任「啦啦隊」的角色,給予兒子適當的關心和肯定
- 學習與丈夫建立溝通,並給予丈夫適當的尊重,重修夫妻關係
- 學習管理自己的緊張情緒和過度反應。學習留意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透過減壓及呼吸練習,讓自己慢慢平靜下來,培養內心的空間,讓自己更有選擇和耐性作出回應
- 建立多元社交生活,發掘興趣和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父親方面:
- 策劃一些與妻子的活動,與妻子連結,定期舉辦家庭聚會,營造輕鬆的家庭氣氛,改善家庭關係
- 不再做家庭中的「隱者」,與妻子合作打開與兒子的溝通之門,改善親子關係
在精神科醫生的治療和社工的輔導下,阿泉慢慢康復過來。李太和丈夫多了外出約會,李太也開始了參加社區的義工活動,母親情感上不再依賴阿泉,加上看見父母有商有量的情境,令他在家中有放鬆的感覺。夫妻二人在家庭輔導中學習給予阿泉適當的讚賞和肯定,幫助兒子建立自信,嘗試在家庭和學習中,承擔起應付的責任,從中欣賞自己的努力,並接納自己的不足之處。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阿泉臉上多了一些笑容,亦重拾上課的動力,在晚飯時也會與父母分享生活的點滴。
以上的故事是經過改編的。希望能為父母就疏導子女情緒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提供一些小貼士:
管子女前 管好自己情緒
情緒疏導
- 多察覺和閱讀子女的情緒
- 以同理心聆聽和肯定子女的感受
- 先回應情緒,再找方法去處理事情
- 在協助子女解決問題的同時,為子女的行為設限,將適當的責任給予子女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 回應子女的需要,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 不妨與子女正面溝通15至30分鐘(可考慮由每星期至每天)
- 給予尊重、肯定、接納、讚賞和支持
- 管教子女前,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請記着,父母需要按子女不同年齡需要以不同形式表達愛和關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紓緩子女抑鬱焦慮的情緒。青少年渴望成長和自由,父母對子女應像朋友一樣陪伴子女面對困難,讓他們在錯誤中學習。這些均有助培養子女敢於嘗試和負責任的態度。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