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下市民多留家抗疫,香港防癌會調查發現,受訪者在疫情間減少運動及多叫外賣,近三成半平均增磅逾3.6公斤。防癌會認為增磅情况驚人,並稱缺乏運動及三餐多油多紅肉,均增患癌風險,建議市民多做運動及選多菜少油外賣。
緩和時3/4報復式外食
防癌會11月以問卷訪問1094人,近七成因疫情改變運動及飲食習慣。近三成半受訪者體重較疫情前增加,31%男性平均增磅4.2公斤,35%女性則平均增加3.6公斤。
受訪者在疫情前每周平均運動2日,但疫情嚴重時近半數減少運動,每周平均只運動0.8日。減少運動者中更有38%無做運動。飲食方面,近六成半受訪者增加外賣次數,七成半在疫情緩和時報復式外出用餐,約兩成半外出用餐進食分量較平常多。
防癌會稱驚人 籲在家運動
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表示,受訪者增磅速度驚人,一年增磅數公斤屬「幾緊要」,估計因市民少運動、多進食有關;而外出用餐多油及多肉,容易致肥。
廖提醒,長期久坐者增加患上子宮內膜癌、腸癌、乳癌及肺癌的風險,亦增因患癌致死的風險。
他建議市民在家中做瑜伽、步行、拉筋等運動,感到心跳加速、微熱出汗便可,亦可將多站立、做家務當作運動。成人每周最少150至300分鐘中度至強度運動,小童應每天運動一小時。
聖誕將至,很多人愛享用大餐。廖建議外賣族要選多菜、低油的食品,海鮮類較紅肉健康,在叫外賣前花點心思,食得健康兼減低患癌風險。
專題系列文章
- 不正常的皮膚痣或斑 擔心變黑色素瘤?5個ABCDE特徵盡快求醫
- 【肺腺癌】30、40歲非吸煙者患肺癌?亞洲肺腺癌患者逾半與基因突變有關
- 【子宮內膜癌】第四大女性癌症 常見症狀收經後出血 採新分期法助精準個人化治療
- 【肝癌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超聲波堆疊微氣泡消滅癌細胞 原發或轉移性肝癌適用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咽癌發病高峰50至60歲 吃鹹魚增患病風險?了解近年放射治療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頸部淋巴結腫大未必是癌症 感染或免疫系統病或影響淋巴組織
- 【胰臟癌】50多歲不煙不酒確診 驗血或超聲波未能偵測隱蔽腫瘤?
- 研究證定期運動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3、減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