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白喉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致命疾病,本來隨着有效的疫苗接種行動,於過去三四十年間,白喉已經幾乎銷聲匿迹,但最近這種疾病在一些地區又再度肆虐。
無國界醫生在緬甸和孟加拉邊境的難民棲息地發現疑似白喉個案。由於難民營擠迫不堪,帳篷搭得密密麻麻,衛生設施惡劣,傳染病疫情爆發的風險大為增加。在難民營內的醫生會特別留意一些傳染性強的疾病,但是白喉「重出江湖」卻令他們有點感到意外。
咽喉位形成灰白色膜
顧名思義,白喉會在患者咽喉部位形成灰白色膜。白喉是由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Coryne」代表細菌在顯微鏡下呈現棒狀形態;「diphtheriae」則源自於diphthera,形容該菌對人咽喉部位形成類似皮革的膜。在未有抗毒藥物和抗生素之前,白喉的死亡率有30%至50%,目前的死亡率仍然有5%至10%。
白喉的主要病徵為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侵襲部位主要是扁桃腺、咽喉、鼻膜等。白喉細菌分泌的毒素會破壞病人的組織,壞死的上皮組織、細菌、白血球及凝固血漿蛋白,結合形成顏色接近白色的膜,故名白喉。如果用力扯開灰白色膜會流血。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