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而不談「死」?長者及照顧者實踐生前整理+五道人生 活好當下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礙於傳統觀念,大家總是避而不談。然而,死亡可以突如其來,不似預期。調查發現,其實最怕談論死亡的並非長者,而是一班中年人,或正在照顧長者的照顧者。(編按:什麼是五道人生呢?其實五道人生是包含感恩、愛、歉意、包容與告別的智慧旅程,不妨試着實踐!)

「唔好講呢啲」? 談「死」圓滿人生 了解「生前整理」「五道人生」

平日在服務單位,聽到長者想與家人談論晚年照顧的醫療或身後事安排,想為自己的人生做準備,總會迎來一句「唔會嘅,你長命百歲,唔好講呢啲」,令長者無可奈何,無從入手。 矛盾的是,當長者病危時,家人各持己見,為長者的維生治療安排而苦惱甚至爭執。普遍認為不盡力搶救便是不孝,被很多道德範疇纏繞。早前一套關於殯儀的電影大熱,引起廣泛討論和關注,或許帶來討論契機。其實要幫助長者圓滿人生,除了需要好好規劃平安三寶,亦不妨多了解「五道人生」及生前整理,或許會令人生更輕省一點,更能好好活在當下。

訂立平安三寶 依意願走最後一程

‧遺囑(平安紙)

遺囑是一份法律文件,指一個人所作出關於在他死後如何分配或管理其財產的安排或聲明。立遺囑人在世時可隨時撤銷,法律上會以最後一份為準。

‧持久授權書

一般授權書在授權人變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時,便會失去效力,但持久授權書在授權人喪失精神行為能力後,將持續有效,並賦予權力予受權人處理授權人的財務,受權人可合法動用或變賣其資產,用來照顧他和他家人的生活及醫療開支。

‧預設醫療指示

預設醫療指示清晰闡述,當病人到生命末段而不能自決時,在哪些特定情况下拒絕哪些維生治療。在普通法制度下,有效和適用的「預設醫療指示」有法定效力。

避而不談「死」?長者及照顧者實踐生前整理+五道人生 活好當下
規劃三寶–好好規劃平安三寶,同時多了解五道人生及生前整理,有助圓滿人生。(laurence soulez、Rudzhan Nagiev、TarikVisio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對突如其來摯愛死亡 走出哀傷第一步:允許自己軟弱 哀傷中緊記3件事


避免家人陷兩難 減遺憾

由中國銀行(香港)贊助推行的「仁濟愛傳家」護老同行計劃,除了為照顧者提供護理知識訓練及建議,減輕照顧壓力,還加入生死教育元素,令整個照顧計劃更全面。仁濟安老服務社區5間長者鄰舍中心早前舉辦「生前整理.後顧無憂」日營,分享平安三寶、晚期照顧及生前整理,讓護老者認識各項生死大事,減少遺憾,並設有體驗活動及展覽配合主題。

阿欣是其中一名日營參加者,活動有助她與家人開展有關生死的討論。她憶述外公在幾年前病逝,臨離開人世之前,姨媽和舅父們因着是否搶救而爭持不下。最終雖搶救過來,但外公又一直臥病在牀,失去意識,只能依靠呼吸機維生。有家人覺得搶救只是延長外公的痛苦,對病情並無幫助,但又怕被指摘不孝,因此只能同意搶救。阿欣表示,如果外公能在清醒、有能力的時候與家人表達自己意願,便可免卻這些不必要的兩難情况,長者本人亦可以選擇如何完成人生最後階段。她希望有更多人拋開忌諱,及早準備。

珍惜當下 生活更輕鬆

生前整理,正是指我們仍健在及可以幫自己做決定時,對自己的物品、財產、數據資料、人際關係、醫療意願及身後事等安排提早整理及規劃。

生前整理的意義不止停留於物質層面的整理,還讓我們梳理自己複雜的情緒,及早修補或整理與親友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珍惜當下,讓生活過得更有條理及輕鬆,並確保個人的意願在身後受到尊重。

曾接觸過一些照顧者,他們在家人離世後,帶着悲痛情緒忙於處理身後事安排,面對親人的大量遺物更是無從入手,既不敢隨便丟棄,但又睹物思人,十分兩難及懊惱。因此,及早在生前整理,既是送給至親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種愛與責任的體現。整理自己的人生,不要愛得太遲!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更老壓力大 精神健康急救五部曲


知多啲:五道人生 智慧旅程

五道人生是包含感恩、愛、歉意、包容與告別的智慧旅程,不妨試着實踐!

第一道:道謝

•感謝他人給自己 的祝福、幫助和陪伴,學會珍惜生命中的美好,自己的內心亦會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悅

實踐技巧

•道謝要誠懇及將感受描述得精準詳細,尤其是對方在哪處令自己得到幫助或祝福

第二道:道愛

•適時表達我們對他人的感情、關懷與支持

實踐技巧

•用肯定的言詞表達

•適時準備傳遞愛意的小禮物

•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心意,主動提出為別人做點事

•身體接觸,緊握其手,拍拍肩膊,表達愛意

第三道:道歉

•犯錯了,自責會影響健康、精神與人際關係。鼓起勇氣,誠懇具體地向道歉對象表達悔意,有助搬走壓在你心中的大石。儘管對方未必一定原諒你,但你已主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道歉後即可重新上路

實踐技巧

•要親口道歉或許對華人社會較困難,可以用心意卡表達心意

第四道:道諒

•無人完美,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他們的處境和選擇,主動原諒,能令自己放鬆,血壓下降,減少壓力和敵意,提升自尊心,改善心理質素,免疫系統也會隨之增強

實踐技巧

•原諒別人是放過自己;學會諒解,不再為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人生才會更輕快

第五道:道別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及早安排,尊重意願,好好道別,讓自己和親友釋懷,避免逝者和在生的人留有遺憾

•道別不是永別,而是生命延續的連結

實踐技巧

•借電影或新聞引入話題,有助開展討論

避而不談「死」?長者及照顧者實踐生前整理+五道人生 活好當下
五道人生之中的道歉,有助搬走壓在心中的大石,重新上路。(設計圖片,Borisenkov Andrei@iStockphoto)

文:崔詠恩(「仁濟愛傳家」護老同行計劃項目主任)、王敏珊(項目副主任)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