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社會氣氛緊張,很多人的情緒也受到影響。曠日持久的對立局面漸漸消耗我們的意志。在社交媒體中,可以看到傷心、絕望、憤怒、不被理解等情緒在翻滾。社交媒體就是社會的縮影。所以,如果近日你的情緒也受到困擾,你並不孤單。
人一般不喜歡負面情緒。面對負面情緒的第一個反應,普遍是想它消失。很自然地,我們會分析問題所在、研究解決問題,從而消滅負面情緒。但若因為外在因素而令問題不能即時解決,往往便產生問題,無助、憤怒隨之而起。
更甚的是,我們可能無意識地把憤怒投射到身邊的人身上,而身邊的人也可能因為本身的負面情緒而攻擊我們。這樣便深化了負面情緒的影響。試想想,當看了衝突的新聞,本身已感到很不安,而身邊的人卻表現興奮地說:「活該!」這時候,近日累積起來的憤怒便一發不可收拾。當家人之間開始吵架,我們便連休息、喘氣的機會也沒有,開始步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容許情緒存在
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負面情緒定會出現,若你能看見它存在,它反而不會在你的潛意識中作怪而影響你;當面對困境時,憤怒、失望定會存在,急着要情緒消失反而會增加沮喪的感覺。而且,這種「急着要負面情緒消失」的狀態,亦容易影響判斷。例如,家人之間的立場明明各有極端,沒有可能三言兩語說服對方,但因為不安的情緒使我們動了氣,希望對方馬上「降服」,這是沒有可能的。
容讓情緒存在,就如給情緒一個容器,使它不會四處濺出、迫使你無意識地作出回應,或是濺傷你身邊的人,亦令他們同時攻擊你。要做到這種覺察並不容易。必須多留意自己的情緒,透過反覆練習,就如修行一樣,慢慢才會有成果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專題系列文章
- 私營診所規管邁新篇章 病人安全權益添保障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