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任職機艙服務員的張小姐,6年前開始右手食指頭一直隱隱作痛,痛楚漸漸蔓延至手臂,尤其在冰冷的機艙內,更感痛楚刺骨,對工作影響很大。同事見她手指全無異樣,更誤會她是裝病偷懶。張小姐四處求醫,也找不出原因,醫生初時擔心她因工作壓力導致精神緊張,只給她開病假休息。幾經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張小姐的食指甲牀下,長了一個3毫米球狀血管球瘤。

體積小過5mm 中青年女性較多
血管球瘤又稱「血管神經性肌瘤」,由血管球細胞構成。血管球是我們皮膚下一個正常組織結構,少於1毫米,藏於真皮下,尤其在指甲牀下數量較多;它由小血管組成,被密集的神經纖維覆蓋,負責調節體溫和控制局部血壓。
血管球瘤是因為血管球組織增生,形成小瘤塊,體積微小,很少超過5毫米,多出現在中青年人,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約七成血管球瘤生長在手指甲牀下,有時也會生長在肌肉甚至內臟。病因可能與基因、家族史或局部創傷有關。如果發生在指甲下,仔細觀察也許會發現有淡紅或紫藍色的小塊。
血管球瘤病徵較典型,約80%患者有自發性、間竭性、放射性劇痛,疼痛可由手指傳到肩膀。臨牀上幾乎所有患者受到輕微觸碰即誘發疼痛,65%患者對寒冷十分敏感,約30%人的指甲會變形,半數人的手指骨頭會被侵蝕,亦有少數人有交感神經錯亂徵狀,如手出汗、手震等。血球管瘤屬良性,惡性病變非常罕見。
手指「怕凍」 碰一碰就痛
以下3個臨牀測試,可判斷是否患上血管球瘤:
1. 用筆嘴按壓痛楚位置,會找到一個一觸即發的細小痛楚位置
2. 將指頭的血液推向手掌方向,再用小繩子箍住手指底部,之前筆嘴觸碰到感疼痛的位置,痛楚會減弱
3. 手指浸冰水即引起劇痛
除了臨牀測試,多普勒超聲波(Doppler ultrasound)或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亦可協助找出2毫米或以上的血管球瘤。
切除最有效 無礙指甲美觀
徹底切除血管球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手術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生把指甲揭開,切開甲牀後便可清晰看到血管球瘤,在顯微鏡下可確保完全切除腫瘤及準確縫合甲牀。張小姐在手術後終於擺脫纏擾6年的刺痛,指甲也長得如昔日美觀,重拾歡顏。
文:黃詠儀(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骨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肝癌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超聲波堆疊微氣泡消滅癌細胞 原發或轉移性肝癌適用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咽癌發病高峰50至60歲 吃鹹魚增患病風險?了解近年放射治療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頸部淋巴結腫大未必是癌症 感染或免疫系統病或影響淋巴組織
- 【胰臟癌】50多歲不煙不酒確診 驗血或超聲波未能偵測隱蔽腫瘤?
- 研究證定期運動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3、減復發
- 港每年400多宗膀胱癌新症 內鏡手術機械臂切除膀胱腫瘤 全港首創
- 膀胱癌復發率高?了解類器官體外試藥治療法和療效
- 防甲狀腺癌復發 碘-131治療是什麼?治療前後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