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因為宗教理由,還是為了健康而吃素,又或者是因為環保戒葷,相信或多或少都會以為「素食比葷食更健康」。的確,很多人都認為食素與健康劃上等號。然而,俗語有云:「耳聽三分虛,眼見未為真」,長期茹素未必比較健康,甚至隨時墮入膽固醇過高的陷阱。德善健康管理註冊營養師龐矷䒤(Jimmy)表示,近年部份素食餐廳為了吸引更多年青人或不同階層人士前往,嘗試在餐單加入大量無論味道、口感都非常吸引的新式素食,這些菜式或採用較不健康的烹調方法,不但會令食材營養流失,有的甚至會增加脂肪的攝取量,令膽固醇容易過高。以為茹素健康,豈料反令健康變差,可謂得不償失。
或許大家都很難將膽固醇過高與素食掛鉤,因普羅大眾都認為膽固醇過高是由油膩、高脂的不健康飲食引致,如日常進食過多動物的皮或內臟(豬皮、豬心、豬肝等)、豬油牛油、五花肉或肥肉、蟹黃、魚卵、蛋黃,所以才會導致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攝取過多,誘發膽固醇水平過高。然而事實上,除了脂肪和油脂外,攝取太多精製糖,如甜食、含糖飲料或大量的澱粉,也會導致膽固醇過高;甚至缺乏運動也是造成膽固醇過高的重要因素,以致患者會出現頭暈、疲憊、失眠、健忘、胸悶、心悸等症狀,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頭痛、胸悶、胸痛、呼吸急促、身體無力、嘴角歪斜。

素食多以椰油烹調 反增膽固醇水平
很多人聽到素食會令膽固醇過高,心中應該會有不少疑問:「膽固醇不是來自動物脂肪的嗎?」Jimmy解釋這只說對了一半,人體一般有兩至三成膽固醇源於飲食攝取,而餘下佔了七至八成的膽固醇是由身體製造,所以即使我們茹素,避開攝取動物脂肪,但如果素食中含有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亦會令身體製造更多的壞膽固醇,令壞膽固醇及總膽固醇的水平增加,因此就算沒有直接進食膽固醇含量過高的動物脂肪,仍有機會導致膽固醇過高。
他舉出最常見的例子,有不少餐廳在烹調素菜時都會加入椰油,從而令菜式帶有椰子天然香味,味道更為濃郁;另外,椰油即使在室溫下都較易凝固,烹調時添加椰油有助增加素菜的濃稠度,或是增添醬汁的滑溜感,令菜式整體上更有層次。然而,可怕的真相是,美國心臟協會(AHA)的研究顯示,椰油含80%-90%飽和脂肪,長期攝取可能會影響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Jimmy續解釋「即使不用椰油,餐廳為了增加菜式的粘稠度,令賣相更美觀,也會加入植物牛油或棕櫚油,這些植物油的反式脂肪會比較高,而反式脂肪較飽和脂肪更容易影響我們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
以增味劑、調節劑改造素食 或增高血壓風險
除了會導致膽固醇過高,Jimmy指很多素食產品皆屬於加工食品,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由於蔬菜本身味道偏淡,所以不少製成品均會加入增味劑來調節味道,「尤其是一些素肉,主要是大豆製品,因豆類本身有天然草青味,製造商就要用增味劑來蓋過原有的草青味道,亦有部份食品需要用調節劑來塑造食物形態及口感,這些添加劑都有機會令食物的鹽份(鈉含量)增加,而攝取高鈉質會增加高血壓風險,有礙健康。」
營養師教路 素食者宜慎選烹調方法及食材
踢爆市面上素食餐廳的高膽固醇真相!
近年健康意識抬頭,市面上的素食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但又是否所有素食皆與健康劃上等號呢?Jimmy將逐一為大家揭開真相!
- 佛教餐廳:引人入勝的傳統佛教素食
「我之前到訪過一間佛教寺廟內的素食餐廳,發現他們有很多誘人的菜式,其實暗藏高膽固醇風險,進食過多有損健康。如酥炸海苔卷是以油炸製成,加上食材主要是麵粉,特別容易吸油,因此食客變相會攝取更高的油份;此外,食肆往往礙於成本考慮,會將煎炸所用的食油重用,即使他們使用沒有反式脂肪的植物油,但在翻用的過程當中不停使用高溫烹調,也會令食油產生反式脂肪。」再者,酥炸海苔卷是腐皮包起海苔一起炸,單計腐皮部份,一條已經佔了163 kcal,如果以一碗飯210 kcal來作對比,兩條腐皮的熱量已多於一碗飯,且每條有17g的脂肪及約8.9g飽和脂肪,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飽和脂肪的每日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天2,000 kcal的膳食為例,一般人每天應攝取不多於20g飽和脂肪,變相來說,一條腐皮就足以包辦飽和脂肪建議攝取量的一半,「而且很多人並非只吃一條就收口,可想而知情況是極不理想、相當不健康。」因此Jimmy建議,在選擇素食時,應選擇少油少煎炸的菜式,才能避免攝取太多反式脂肪或飽和脂肪,令膽固醇過高。
- 素食界的茶記:主打將中式和東南亞傳統素食重新包裝的平民飯堂
有一間素食界的茶餐廳以手工海南雞飯作招徠,他們的海南雞是以腐皮製成,當中含有大量油脂,每100g的素雞已經有155-200 kcal,總脂肪量約為12g,當中有1.5g的飽和脂肪。Jimmy指「以每位成年人每日最多攝取2000 kcal及不高於20g飽和脂肪來計算,多吃幾件素雞,可能已高於每天要求的攝取量。」
該餐廳除了供應手工海南雞飯,亦有販售素肉漢堡包,同樣也是容易導致膽固醇過高的危險之選。「素肉漢堡包的素肉有用油煎過,而且雖然素肉不像一般肉類含有膽固醇,但部份素肉會仿造腸仔或午餐肉等加工肉類,為了模仿其口感,食物製造商都會在素肉中加入不少油脂,常見如椰子油,加上麵包也特別容易吸油,變相所攝取的油份就會非常高,也是極為不健康!」
- 連鎖文青素食Café:受咖啡愛好者、文青追捧的素食小店
避開煎炸及腐皮類食物,是否就比較健康?非也!Jimmy指在選擇素食菜式時,還有一關要謹慎,那就是醬汁!「因為素食往往本身是較為淡味,大部份在顏色上也不是很吸引,為了刺激口味及增加賣相,餐廳會在醬汁方面加入很多不同的材料。我之前在素食餐廳見到一款名為『叫醒你個胃』的菜式,以油炸鬼代替肉,掛上佐飯的咕嚕汁。本身油炸鬼經高溫油炸已經產生很多脂肪,2021年食安中心在市面上抽取油炸鬼的樣本,發現每100g的油炸鬼可以含有差不多4.1g飽和脂肪及0.15g反式脂肪,而總脂肪量更高達30g。再加上咕嚕汁裡面有很高的糖分及鹽分,最終令到整碟菜式的脂肪及糖分、熱量都非常高。」
想食得健康?營養師:「少汁清淡不加工!」
素食人士在素食餐廳選擇菜式時,應盡量選一些相對上醬汁較少、較為清淡的簡單款式,例如用上湯浸的菜式;也應避免選擇加工食品,例如素肉等,盡量選取天然食物如豆腐、清菜。Jimmy稱:「最好進食原型食物,即要見到食材最原始的形態,食豆就真的是原本的豆,而並非由豆製作或加工出來的食物,愈少加工就愈健康,明明是素菜卻通過不同手法扮成肉類,甚至模仿肉類的味道及質感,絕非健康之選!雖然近年科技進步,外國不少植物肉在加工時,已將脂肪含量減至最低,以一個漢堡的份量來計算,食用份量(113g)總脂肪量大概有14g,而飽和脂肪就有5g,相比腐皮類食物確是稍低,但別忘記吃漢堡包的話,植物肉又會用油煎,又會加些沙律醬或素芝士醬進去,最終都會增加熱量、脂肪和糖分的攝取,所以依然是那句,豆就是豆,菜就是菜,愈原始愈少加工就愈好。」
真實病例:茹素逾廿年卻膽固醇過高?
Jimmy提到之前有一位素食者前來諮詢,患者茹素超過20年,但卻有膽固醇過高、糖尿病、脂肪肝,以及超重問題,細問之下發現,患者由於沒有吃肉,為了增加飽腹感,往往會吃很多精緻澱粉質例如麵包、白米飯、麵食等,甚至可能會吃很多根莖類植物如薯仔、番薯、芋頭等,變相就不自覺地墮入健康陷阱,「大家時常在素食餐廳吃到的芋頭魚,本身油炸已不健康,芋頭本身的澱粉質及碳水化合物亦很高,於是整體的熱量攝取慢慢增加,就會導致體重上升;同時由於素食者攝取很多精製澱粉質,容易積聚變成中央肥胖,令到很多內臟出現脂肪積聚,繼而使身體內的胰島素敏感程度減低,容易出現糖尿病。另外這位患者平日很喜歡吃水果、喝果汁,但水果的果糖成份會比較高,長期攝取容易造成脂肪肝問題,所以我時常也說,吃素的人未必一定會瘦或較健康。」
最後,Jimmy再提醒大家,茹素人士要避免誤中膽固醇過高陷阱,在家煮食時應選用橄欖油、堅果油,避免使用椰油、棕櫚油,且應避免高鈉、高糖的醬料,烹調方式也應盡量使用清蒸、燉煮方式;食材方面應優先選擇天然豆類、蔬菜,而非素肉、加工食品,維持均衡營養攝取,確保足夠 Omega-3、維他命 B12、鈣質等營養素,維持健康的素食習慣。
最後,Jimmy推介了以下餐單給各位素食者參考:
早餐
高鈣無糖豆奶 / 高鈣原味杏仁奶 配燕麥片
果仁或奇亞籽(增加Omega-3脂肪酸)
午餐
蒸豆腐 配蕎麥麵(澱粉質較少及高纖)
上湯素菜
晚餐
糙米飯
蘆筍上湯木耳 / 木耳雜菌浸蘆筍
咖喱雜菜蒸豆腐 / 黑松露醬炒木耳淮山枝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