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一位七十歲男病人,平日有跑步習慣,健康狀况及生活習慣良好,唯獨有高血壓,七至八年來服藥控制。一次跑十公里賽事,完成後未見不適,但至傍晚忽然心絞痛,送達醫院後證實心肌梗塞,情况非常危急,幸好最終獲救,病癒後沒有留下後遺症,是比較幸運的例子。」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漢鏵說。
「另一位男病人,五十歲,沒有任何長期病患,不煙不酒。一次與教會朋友組隊划龍舟,比賽至中段忽然心絞痛,勉強完成賽事,甫上岸即出事劇痛不適,急須送院救治。」
檢查發現,上述兩名病人均是因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粥樣斑塊,粥樣斑塊撕裂而觸發突發性心臟病。粥樣斑塊乃因壞膽固醇積聚而形成,令心血管的管道變得狹窄,妨礙血液流通。其中一名病人,粥樣斑塊佔據心血管道60至70%,估計因激烈運動時,粥樣斑塊撕裂、爆破,引致心血管進一步受阻塞而發病,後來以手術將斑塊抽出,痊癒後沒有留下後遺症。」
血管阻塞四至五成無病徵
陳漢鏵說,心血管的管道愈狹窄,出事率愈高,而劇烈運動、情緒突然激動,都易觸發血管粥樣硬化斑塊撕裂。有些病人可能屬隱性心臟病,管道阻塞情况只有40至50%,所以平日沒有任何徵狀,但粥樣斑塊撕裂,可以令一個原本不太狹窄的管道堵塞,甚至有些人會在睡夢中發生。
冠狀動脈有三條,為什麼一條管道堵塞已出現大問題?陳漢鏵說:「一條管道堵塞,看似只影響部分肌肉血液供應。但當下可突然令心跳失控,出現心室纖顫,剎那間令整個人休克、心跳混亂、無法泵血,一旦心跳停止超過兩分鐘,已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永久損害。」
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指引,參與長跑前,宜進行高危因素評估。「留意家族病史、個人病歷等,例如曾否試過無緣無故暈眩、胸口翳悶等徵狀,以及過往做身體檢查時試過聽到心臟有雜音等。」另外,他亦說,曾參加過一次馬拉松沒事,不代表安全,陳漢鏵提醒:「有研究發現,未必是第一次長跑時出現突發性心臟病,有時是第二次。箇中原因,醫學界有不少猜想,可能一年才跑一次,第二次跑時自信增加,『谷得太盡』。」
此外,不少研究發現,一場長跑賽事,可能包括跑不同里數的參賽者,但出現突發性心臟病的重災區,多數是最後衝線前的5至6公里,故通常建議主辦機構安排足夠數目的醫療人員及體外除顫器,以備救援,尤其須於最後5至6公里「駐重兵」。
文:鄭寶華、吳穎湘
圖:曾憲宗
編輯:王翠麗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2/HET20161202_01.mp4 運動猝死原因;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2/HET20161202_02.mp4 預防運動猝死;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2/HET20161202_03.mp4 CT睇血管 MRI測心肌;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2/HET20161202_04.mp4 突發性心臟病 治療爭分秒;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2/HET20161202_05.mp4 劇烈運動後 心臟病發高危!;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219/news/_19ya101.jpg(圖:曾憲宗);